在中國民間盛傳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貂嬋,《后漢書》、《三國志》及《資治通鑒》等正史上卻毫無記載。貂嬋形象始見于《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等,據傳是漢獻帝時司徒王允的歌妓并養(yǎng)女,天生麗質,能歌善舞,體態(tài)輕盈。某日夜間貂嬋在后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云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恰巧為王允瞧見。王允便將貂嬋包裝為“閉月”,讓她先投懷董卓,再引誘呂布,以色相離間董卓與呂布,最終由呂布除掉董卓。
然而,歷史上呂布誅殺董卓,跟這位貂嬋美女毫無瓜葛。
一、貂蟬是真是假?
作為四大美女之“閉月”貂蟬,在演義里是王允連環(huán)計殺董卓的關鍵人物,在男人味甚重的《三國演義》里,這位女子的形象同樣光輝奪目,廣為流傳。但是如果我們跳出《三國演義》,會發(fā)現其實并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貂蟬不是人名,和稱曹操為明公、稱劉備為使君、稱關羽為君侯一樣,貂蟬是以官職作為稱呼。
貂蟬本指貂蟬冠,漢代把侍從官員的帽飾叫做貂蟬冠。而掌管朝廷官員的貂蟬冠的宮女,就被叫做貂蟬。
其次,貂蟬是不是真有其人呢?
《三國志·呂布傳》載:“卓常使布守中合,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fā)覺,心不自安?!?/p>
《后漢書·呂布傳》載:“卓又使布守中閣,而(布)私與侍婢情通,益不自安?!?/p>
而正史中關于王允的記載,卻未曾提到過“貂蟬”,或者“侍婢”“歌伎”“義女”什么的。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貂蟬這個人物的原型是董卓的侍婢,羅貫中把這個侍婢寫成是王允的義女,名為貂蟬,王允借這個“貂蟬”的美色,使得呂布與董卓反目,也即是“連環(huán)計”。
另外,要提一點的是,貂蟬人物形象的塑造并非始于羅貫中,在元代雜曲《連環(huán)計》就有了。
弄清楚了以上事實,那么我們可以明白,呂布雖然確實是一個好色之徒,但并非是因為和董卓爭女人而刺董的。
二、呂布為什么刺董?
首先,這和董卓入京之后,本性畢露有關。
在《談談早期的呂布》里也有說到,董卓入京之前名聲還是不錯的,儼然一個治患懲弊的賢臣(參照《資治通鑒》)。
到了京城以后,自號“尚父”,殘殺大臣,朝廷覆亂?!度龂萘x》將其描寫成混世魔王,確實有根有據。
其次,董卓與呂布之間的關系變差。
“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董卓因為一點小事情(和貂蟬無關)就要動手殺了呂布。這如何能讓呂布不心中記恨。
且呂布與董卓的侍婢私通,怕被發(fā)現,而與董卓產生隔閡。
最后要說的原因,也恐怕是最直接的原因:王允的唆使。
董卓為禍朝廷,身為司徒的王允想殺死董卓。而董卓出入陣仗甚大,防護森嚴,必須找一個武藝高強的人去行刺。
于是他看中了呂布。“州里壯健,厚接納之”,王允厚待拉攏呂布,為的就是唆使他刺董
《三國志·呂布傳》載:“時允與仆射士孫瑞密謀誅卓,是以告布使為內應。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布遂許之,手刃刺卓。”
當時的董卓已經神憎鬼厭了,王允又是聲望地位甚高的司徒,呂布在王允的唆使下,又考慮到自己和董卓的惡劣關系,因而刺殺了董卓。
三、王允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首先,王允成功策反呂布,為朝廷除去大害,確實立了大功。
但是,王允對于呂布,從來都只當其為工具。
《后漢書》記載“允素輕布,以劍客遇之”,劍客類似于“輕俠”,是“游俠”里層次最低的。
《資治通鑒》記載“初,呂布勸王允盡殺董卓部曲,允曰:“此輩無罪,不可?!辈加宰控斘锇噘n公卿、將校,允又不從?!?/p>
盡管呂布刺董之后想與王允一同輔政,提出殺掉董卓部曲并以卓財物班賜公卿、將校??赏踉矢緵]有理他,后來董卓余部果然反撲,王允死于城破之時。
這里,不得不提到一件事,此事從側面看出了,王允到底怎么看待呂布的。
《資治通鑒》記載“卓之死也,左中郎將高陽侯蔡邕在王允坐,聞之驚嘆?!?/p>
呂布只身刺董的時候,王允和蔡邕在一起。
蔡邕是誰?蔡邕是董卓信任的人。
王允是行刺的主要策劃者,而呂布刺殺董卓的時候,王允卻和董卓這一陣營的蔡邕一起喝茶。
是因為王允和蔡邕交情好嗎?不可能~~蔡邕聽到董卓死了的消息而嘆了一口氣,王允因為這個理由處死了蔡邕。那么原因只有:萬一刺殺行動失敗,自己可以因為和董卓信任的蔡邕在一起而得到保護!呂布在王允心中,只是工具罷了~~連同蔡邕也一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