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源實在是成名太早了,以至于跟他同時代交往的大人物,很多都只是在歷史書里才能看到,比如段祺瑞,吳清源7歲學棋,13歲已經成名,青少年時期,在中國棋壇中已無敵手,當時的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曾經聘請他到府中與段下棋,他贏了段祺瑞的消息曾在當時的北京《晨報》上刊登。這個時代還有誰跟段祺瑞有過交往?又比如他橫掃日本時期,是上世紀三十年代,號稱昭和棋圣,后來他遭遇車禍基本歸隱是1961年,是整整53年之前。這長長的53年,對吳清源來說,是不是超級寂寞的53年?所以說成名太早,也未必是好事,就好像克林頓,46歲就當了世界第一強國的總統(tǒng),8年后退休時才54歲,正當盛年,卻被迫急流勇退,不知胸中積郁多少悶騷。今年去世的秀蘭鄧波兒也是類似情況的名人。
“出名要趁早”這句話是張愛玲所說,她的原話是這樣的,“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么痛快。”張愛玲寫這句話的時候20多歲,正在上海灘大出風頭。但她的后半生從三十多歲開始就在美國歸隱,1995年孤老在加州的公寓里,被發(fā)現的時候她已經過世一個星期,記得當時我還在上大學,也在讀張愛玲當年的小說,聽到收音機里報道張愛玲去世的消息,也是非常驚訝:原來,她還活著啊!
吳清源去世了,他的一些故事以及舊賬又被媒體翻出來,有頌揚其傳奇的,評價最高的是楊振寧當年說的話,他將愛因斯坦與吳清源進行比較:“愛因斯坦在物理界的地位沒有吳清源在棋界那么高。在物理界,愛因斯坦是第一,但他與第二的距離沒有吳清源跟圍棋界第二名的差距那么大。”但也有人指責吳清源是漢奸,因為他在中國抗戰(zhàn)最艱難的時期,加入了日本國籍。按我的個人的理解,因為棋藝的高超而大大拔高吳的精神境界其實大可不必,同樣,因為這種拔高而對吳的愛國情操提出過高要求也是不必要的。用現在的話說,吳清源就是個優(yōu)秀甚至天才的棋牌類運動員,而除此之外,他還是個普通人。
吳清源在棋藝上是個天才不假,但他當年東渡日本,開始其職業(yè)棋手生涯的時候才14歲,世界觀都很可能是日本養(yǎng)成的,又憑什么要求他一定德藝雙馨呢?說實話,吳清源在中國最困難的時候加入了日本國籍,而在日本戰(zhàn)敗,同樣是日本最困難的時候又改回中國國籍,然后在日本崛起之后又改到日本國籍,不少旁觀者對此有所微詞,但吳清源說到底就是個棋手而已,不一定就有那么高的愛國境界,當然,因此說他賣國也談不上。吳清源既不應該因為其棋藝而被“封神”,也不應因為其棋藝而被苛責。都是為了生活,吳清源自己這么辯白他的國籍問題,我是相信的。最后說下現在還有幾位已經被世界遺忘,但卻靜靜活著的名人,比如李香蘭,四十年代紅遍中國,后來銷聲匿跡,卻一直活到今天(剛才查了下,她已經在今年的9月7日去世了,居然媒體都沒怎么報道),比如汪東興,比如今年已經107歲的老地下黨黃慕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