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反變法的急先鋒,司馬光對于變法的看法一直是‘深惡痛絕’必欲全廢方稱心!對于王安石的新法,他從來都是不遺余力的去反對。由于神宗皇帝的堅持和王安石的努力,他于十數(shù)年前離開了政治中心去閉門著書,最終成就了千古名著《資治通鑒》。老先生本著為國為民繼續(xù)發(fā)揮余熱的萬分熱忱,此番故地重游,心中之感慨是否也應為“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郞去后栽”?筆者不得而知。他此時心中所愿固是與太皇太后一拍即合,更是在神宗朝盡為變法派所打壓官員的福音!保守派官員與他和太皇太后盡為一門心思”盡廢新法”暫不論其中公議如何,單是對于這種行為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可以相信當時并無一人可以預知!
得知司馬光進京的消息,變法派官員蔡確、章惇、韓縝等人心中的恐慌可想而知。面對強大的對手卷土重來,與其束手待斃,不如放手一搏!‘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有宋一代,因了趙官家的大力支持,朝中文武盡為飽學之士。不論你是變法的新派人物,還是保守的官員。通過科舉方能與趙官家‘共天下’!眼見了風雨欲來黑云壓城,眾新派人物利用輿論炮制出“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眾變法人物扛起了孔圣人的大旗,祭起“孝字”法寶,不可謂不高明!對于孝之一字,宋自太祖立國以來,大力提倡封建道德:“國初人便已崇禮義|尊經(jīng)術,欲復二帝三代,自勝如唐人?!毙麄髦畯V,早已在人民心中根深蒂固。
宋的統(tǒng)治者特別重視和強調封建孝道,聲稱乃是“以孝治天下”?!缎⒔?jīng)》在宋被撥作眾經(jīng)之首、萬行之宗,后世所說“百善孝為先!”“忠臣必求之于孝子之門”更是為廣大各階層民眾所接受。變法派如此作為,自以為得計,期盼在與司馬光為首的保守勢力爭斗中勝出一招半勢。哪得知司馬光老先生早已非是當年的吳下阿蒙,眾文武再一次的領略了什么叫做“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含義,更何況司馬老先生這么多年來一直于洛陽城中苦修內(nèi)力!
果真是自出洞來無對手!司馬光先生心下暗笑,好整以暇左手一個“如封似閉”,右手一招"手揮琵琶”。[注:筆者喜歡太極拳}再看那變法派諸人早被他這神功帶的跌跌撞撞,不待老先生親勞玉趾,幾個人只有自廢武功,退出武林,怡養(yǎng)天年了!老先生根本不與他等人做正面交鋒,只是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舉手投足之間便是高下立見!司馬老先生見招拆招,一面先把神宗先帝與王安石、呂惠卿等人分開。只說新法盡是王、呂等人所為。接下來強調太皇太后如此行為乃是“以母改子”絕非哲宗小皇帝的“以子改父”。司馬光如此行為似拙實巧,政治修為已至登堂入室的高明境界!
把新法強自和神宗皇帝撇清,實在是有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之嫌!但是這種手段卻往往為后人所借用并發(fā)揚光大!它實在是清除異己和打擊對手的‘絕妙好辭’!所謂的“以母改子”更是與太皇太后心有靈犀之舉!但他這樣做的確可以繞過“孝”的雷區(qū)!雖然這樣行為從皇權的繼承角度來講是行不通的,但是又有哪個朝臣會站出來就此反對呢?畢竟身家性命才是第一位的!對于神宗之后皇位的繼承人趙煦來說,這樣的行為對他心理影響程度并不在當年司馬光老先生考慮范圍了!這也可以說是為了達到目標,手段如何其實并不重要,過程不會因為結果而顯的不合時宜!
時間不久,司馬光便以門下侍郎的官職重新入朝。他是否也志得意滿地說過‘我胡漢三又回來了!’不得而知??墒撬敃r確有些英雄寂寞,睥睨群臣的意思!畢竟如今在朝的變法派與王安石相比不異于天壤之別,無論是從文化素質和政治修養(yǎng)來說,皆已是不可相比。更遑論個人品質了!同時與司馬光聯(lián)袂入朝的還有被任命為尚書左丞的呂公著。少年天子才記得清了這個老先生的背與臀,哪料得他一口氣舉薦數(shù)人入朝。背對了少年天子而立的眾臣子,忽而換了新臀與無數(shù)的新背。一時又把少年心中剛剛記憶的東西變得紛亂繁雜起來!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