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大清朝的歷史,不得不提的一個人物就是攝政王多爾袞,電視劇中的多爾袞,英俊瀟灑,八面威風。而歷史中確實如此,多爾袞的能征善戰(zhàn)是得到其父努爾哈赤的充分肯定的。然而由于出身的問題,努爾哈赤死后,由同父異母的哥哥皇太極繼承汗位,并稱了皇帝。可這個皇帝沒做上幾年,皇太極就病逝了,一個更大的問題是,他竟然沒有留下遺言,這新皇帝到底有誰來做?父業(yè)子承?還是兄終弟及?就徹底成了個問題。一場皇位爭斗就這樣在大清帝國的初年展開了。
在當時的情況下,適合且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就只有三個人,一個就是肅親王豪格?這個人有個非常著名的后代叫川島芳子。另一個就是多爾袞,還有一個很特殊,莊妃五歲的兒子福臨,莊妃就是后來的孝莊,而福臨也就是后來的順治。在這幾個人中,福臨想做皇帝,幾乎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情。無論是皇長子豪格還是皇叔多爾袞,都具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尤其是多爾袞,雖說年紀輕輕,但是戰(zhàn)功赫赫,在八旗子弟中有著極高的威望,同時,還有自己兩個親兄弟的全力支持,占據著極大的優(yōu)勢,甚至就連他自己,都認為自己是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
孝莊在當時還是個妃子,又因為其是蒙古族人出身,因此在清皇室的地位并不高,本著母憑子貴的心態(tài),她很想讓自己的兒子福臨去繼承這個皇位,有時候都自言自語,要是我兒能繼承大統該有多好啊。但她知道,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事實是出乎她的的意料的,就在多爾袞對陣豪格占得上風,離大清皇帝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一個人說了一句話,徹底改變了大清的歷史。多爾袞和豪格角逐中,豪格已經以明顯的劣勢敗給自己的叔叔,再爭可就要刀兵相見了。但這個時候,睿親王齊爾哈郎突然站出來提議,讓莊妃五歲的兒子福臨來做皇帝。一聽是莊妃的兒子,多爾袞立刻轉變態(tài)度,思考良久之后,居然一張嘴答應了這個提議。豪格當時或許很想反對,但是在多爾袞面前,他已經沒有了所謂的發(fā)言權。只有五歲的福臨就這樣成了大清王朝的第三任皇帝。
歷史上,多數人一致認為,順治之所以能順利登基,主要的功勞在于他母親孝莊和多爾袞有著不可告人的奸情,甚至有人大膽揚言,順治其實就是多爾袞的親生兒子。但是,這一切都是不可靠的。那么,是多爾袞為了情人,心甘情愿把皇位讓給皇太極的兒子順治嗎?答案也是否定的。
皇太極去世之時,當時的情況有三:
第一,大明王朝氣數將盡,但仍有大批愛國志士對大清進行著頑強的抗爭,尚有李自成等人趁亂世自稱為王。在這個時候,大清根基尚未站穩(wěn),是萬萬不能有內訌的。
第二,豪格勢力稍弱,但支持他的力量也不在少數,如果多爾袞強行稱帝,豪格必反,一場大戰(zhàn)在所難免,結果無非就只有一種,兩敗俱傷,讓漁翁得利。
第三,多爾袞其人,皇太極死后他已經執(zhí)掌著大清的至高權力,尤其是順治登基的附加條件,讓自己稱攝政王,等于是將自己的地位凌駕于皇帝之上。這對多爾袞而言并沒有什么不好的,他完全可以借助攝政王的身份,統一八旗子弟,進一步帶領清軍征討天下。實現自己的大功偉業(yè)。
所以,多爾袞與孝莊或有情愫,而且這一段情愫甚至上升為清朝一大秘史。但是,在當年那個關頭,她能稱帝而不稱帝,讓位順治,其根本的原因絕不是多爾袞感情用事,更不是一時糊涂而為。而是自認為一切都在他的安排之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