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代|作者:楊萬里|
竹邊臺榭水邊亭,不要人隨只獨行。
乍暖柳條無氣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過雨來幽徑,無數(shù)新禽有喜聲。
只欠翠紗紅映肉,兩年寒食負先生。
這里竹邊有臺榭,水邊有亭子,風景秀美,環(huán)境清幽,不需要隨從,獨自一人在這里漫步就很好。
春天初暖,柳葉吐芽,迎風起舞,嫵媚多嬌;盛開的花朵在陽光照映下倩影婆娑,朦朧惝恍。
經(jīng)過一番雨沖刷的園林,道路更潔凈,顯得更幽深;那剛飛出窩的小鳥更顯得歡快,鳥啼聲此起彼伏,悅耳娛心。
這里的風景固然美麗,可惜少了豐滿美麗的海棠花;那故鄉(xiāng)的海棠花已經(jīng)辜負了兩個寒食沒見到了。
首聯(lián)拈出一個“行”字,為全詩之眼。上一首,作者是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觀察四周的景色。在這一首中,作者已由靜觀轉(zhuǎn)入游賞,以下數(shù)句,都是游覽所得,故其描寫,更富有變化?!靶小鼻凹右弧蔼殹弊?,就突出了作者此時孤寂、無聊之情。中間兩聯(lián),俱寫眼前之景致,繪形、繪聲、繪色,動靜結(jié)合。眼前景色,固然很美麗,但詩人總覺得少了些什么,因此尾聯(lián)提出“只欠”二字。因為作者宦游他鄉(xiāng),已兩年不見海棠,對景生情,頓生感慨。結(jié)句言自己辜負了兩個春天。詩中所寫春天景象,非不美好,而作者卻有枉拋光陰之嘆,可見眼前景色,徒增煩惱。詩人重筆疊寫,也只是為了襯托此時愁對春晴的孤寂心情,以及對故園海棠的無限懷念。
《春晴懷故園海棠二首》作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春天,當時作者離家宦游,正在廣州任提舉廣東常平茶鹽之職。一說這組詩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