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劉備伐吳的對錯和真實想法,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的說法很多。那劉備的真實態(tài)度到底如何呢?
一起來分析一下。
劉備在他的戎馬生涯中同老戰(zhàn)友關羽張飛建立起了非常非常濃厚的友誼,且不說《三國演義》里的渲染,僅從正史的描繪來看,我們都足以相信劉備會為了兩位情同手足的老部下的死而拿刀子去同孫權拼命。
還有,自從和孫權結盟以來,由于實力的關系劉備就一直處于被動地位,說是盟友,但雙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劉備一直處于被支配的地位。明明荊州是他憑本事或搶或騙賺來的,孫權卻偏偏說是他的,迫使劉備想了很多法子"借"到荊州,有了一塊立錐之地。而且,圍繞荊州的問題,雙方一直沖突不斷,反復的談判談判談判,先后因為荊州而進行了三次劃分(這就是很少有朋友知道的"三分荊州")每一次,劉備都被迫作了讓步,尤其是最后一次,劉備把江夏,長沙,桂陽三郡讓出,自己只留下了南郡,零陵和武陵。我們比較一下,赤壁之戰(zhàn)后,孫權只占有南郡和江夏,其中,也只有南郡是直接從曹操手中奪取的,而江夏郡則是劉備送給他的。到第三次劃分荊州時,孫權用南郡換來了長沙和桂陽,已經占了極大的便宜了!對劉備來說,每一次的讓步,雖然都是戰(zhàn)略上的讓步,但他一定覺得很受屈辱。
而且,孫權居然想劫持劉備的寶貝兒子阿斗去做人質!要不是趙云豪氣干云的"攔江截斗",幾乎被其陰謀得逞!
還有,他當然清楚荊州對于自己事業(yè)的重要性,這里也是自己成功的起點,現(xiàn)在卻被孫權搶走了。。。。。。 新仇舊恨涌上心頭的結果就是:沒有什么能阻止劉備報仇雪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