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學家、宰相,工部尚書宋祁之兄。安州安陸人,后徙居雍丘縣雙塔鄉(xiāng) 。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狀元及第,成為“連中三元”(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鄭國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卒,贈太尉兼侍中,謚號元獻(一作元憲),英宗親題其碑首為“忠規(guī)德范之碑”。
宋庠與弟宋祁并有文名,時稱“二宋”。詩多秾麗之作,著有《宋元憲集》、《國語補音》等。
歷史如何評價宋庠
夏竦:詠落花而水言落,大宋當狀元及第,又風骨秀重,異日當作宰相。小宋非所及,然亦須登嚴近。
蔡襄:宋元憲公近之和氣拂然襲人,景文則英采秀發(fā),久視之,無一點塵氣,真神仙中人也。
王珪:于皇仁宗,受天宜君。相孰有人,鄭公之文。帝曰汝來,予欲考古。公則有承,不遠堯禹。具施維何,聲府彼民。公有經(jīng)術(shù),肌予詔人。誰不出處,公位將相。不顯鄭公,士夫之望。始其告休,公年未至。卒草我違,以聽就第。乃保宏父,一品之章。關(guān)有吝詢,據(jù)經(jīng)弗忘。公奄不存,隱如皇席。尺章爛然,以昭公跡。既又錫公,塞于脾首。維碑義義,在許之右。吏臣次之,矢詩不多。以視后人,遂以永歌。
王稱:庠性儉約,不喜聲色,讀書至老不倦。
陳之強:荊湖之間,國朝以來,安州為望郡。名公鉅卿,相繼而出。元憲、景文宋公伯仲,則其杰也。
脫脫:平、天圣間,父子兄弟以功名著聞于時者,于陳堯佐、宋庠見之。...庠明練故實,文藻雖不逮祁,孤風雅操,過祁遠矣。君子以為陳之家法,宋之友愛,有宋以來不多見也,嗚呼賢哉!
乾隆帝:宋庠、宋祁兄弟同負盛名,且同舉進士,時以大小宋并稱。乃其官位,一至宰輔,一為尚書。事業(yè)所就,既殊情性,亦奢儉各異。故其詩文沈博新警,因各隨其性之所近,而為世所傳誦。
紀昀等:然集(《宋元憲集》)中名章雋句,絡(luò)繹紛披,固不止是數(shù)聯(lián)也。文章多館閣之作,皆溫雅瑰麗,沨沨乎治世之音。蓋文章至五季而極弊。北宋諸家,各奮起振作,以追復唐賢之舊。穆修、柳開以至尹洙、歐陽修,則沿洄韓、柳之波。庠兄弟則方駕燕、許之軌。譬諸賈、董、枚、馬,體制各殊,而同為漢京之極盛。固不必論甘而忌辛,是丹而非素矣。陳振孫稱“景文清約莊重,不逮其兄,以此不至公輔”。今觀其集,庠有沉博之氣,而祁多新警之思,其氣象亦復小殊。
錢基博:① 宋之文章,大端不出二者,而推其原皆出于唐:其一原出李商隱;自宋初西昆之楊億、劉筠、錢惟演以迄宋氏庠、祁兄弟、夏竦、胡宿、王珪,詞取妍華而不免庸膚,此承唐人之頹波,而未能出新意者也。②妍煉穩(wěn)稱,其詩蓋出楊億。惟楊億華貴之詞,一味雍容。庠則溫雅之中,饒有凄惋。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