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杜牧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被世人尊為“小杜”。李白與杜甫并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并稱為“小李杜”。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jié)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歷任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fā)俊爽,多切經(jīng)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杜牧的文學創(chuàng)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身趁名家。杜牧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wèi),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有比較正確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杜牧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
七律《早雁》用比興托物的手法,對遭受回紇侵擾而流離失所的北方邊塞人民表示懷念,婉曲而有余味。
《九日齊山登高》卻是以豪放的筆調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詩歌的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采的一面。
這種重辭采的共同傾向和他個人“雄姿英發(fā)”的特色相結合,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致婉約。
1.“詩仙”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2.“詩圣”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
3.“詩佛”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朝著名詩人、畫家,世稱“王右丞”。
4.“詩神”蘇軾:字子瞻,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
5.“詩魔”、“詩王”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
6.“詩杰”王勃:字子安,唐代詩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杰”。
7.“詩家天子”王昌齡:字少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
8.“杜紫薇”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