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王時,齊國的蒙驁到秦國謀仕,為官一直到上卿。秦昭王去世,秦莊襄王在位,任命蒙驁為率秦軍攻打韓國,奪取了韓國土地,建立二川郡。第二年,蒙驁又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連著攻下了韓國的幾十座城池。秦始皇繼位的時候,蒙驁先后攻打了韓國,魏國,為秦國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公元前240年蒙驁去世。
蒙驁在秦國得到秦王信任,一代名將,威震中原,蒙氏后代的將領才能也在他的名望下得到了更好的發(fā)揮和賞識。蒙驁的兒子去名武,也就是蒙恬的父親。公元前225年,秦王攻打楚國,以李信為將,蒙武為副將,統(tǒng)領二十萬兵力。兩人分開進攻楚國,打敗楚軍。之后李信攻乘勝追擊,反而被楚軍打敗了。第二年,蒙武再次攻打楚軍,追殺到楚地蘄南,滅了楚國大將項燕,凱旋而歸。第三年,蒙武再次領兵出擊,攻打楚國,直接俘虜了楚國國王,至此楚國覆滅。第四年,蒙武南下征伐越國一帶,越王投降,秦國因此得以設立了會稽郡。
秦國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的歷史進程里少不了蒙驁和蒙武的功勞。蒙驁主要是攻打韓國,魏國立了大功,蒙武幫助秦王攻下了強敵楚國,平定了長江的吳越地區(qū)。因此秦始皇對蒙氏家族非常器重。蒙家向來出良將。到了蒙恬時代,秦始皇只差齊國沒有攻克,因此蒙恬撿起了蒙氏家族的接力棒,親率大軍攻打齊國都城,果然不負蒙家猛將之風,名門之后的聲望,成功征服齊國。
至此,秦始皇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六國的夢想。蒙氏家族世代為將,蒙恬征討匈奴時期達到了權力的頂峰。蒙家成為歷代帝王眼里的忠臣良將,雖然蒙家三代都手握軍權,但是從來沒有過秦王懷疑蒙家,蒙家叛亂的傳言,可見蒙氏家族是一個人品信得過,值得托付,耿直厚重至忠至誠的優(yōu)秀軍事家族。
忠君愛國將才蒙恬怎么死的
蒙恬幫助秦始皇平定天下,立下了卓越功勛,可以說沒有蒙恬就沒有秦朝的一統(tǒng)天下。蒙恬出身武將世家,祖輩效忠于秦國王室,為國鞠躬盡瘁。但就是這樣一位忠君愛國將才最終卻沒能落得個好下場,死在了他誓死效忠的秦國皇帝手中。
秦始皇生前對蒙恬非常信任,每次出行總是讓蒙恬跟他坐一輛馬車。君臣之間討論天下之事可謂是“君臣一心,其利斷金”。秦始皇賜予了蒙氏家族至高無上的榮譽,不光是對蒙恬加官進爵,就連他的叔伯兄弟也都在朝中擔任要職。蒙恬感激皇恩,更加賣力輔佐始皇帝,覺得對秦始皇的恩寵無以為報。蒙恬對秦朝王室忠心耿耿,他熟讀律法,賞罰分明,就算對待皇帝身邊的人也絲毫不留情面,這就為他的死埋下了伏筆。
蒙恬執(zhí)法嚴格,內臣趙高犯了法,他也將趙高收監(jiān)判刑。秦始皇親自為趙高求情,得到蒙恬的許可后才恩赦了趙高。趙高對此耿耿于懷,一直找機會除掉蒙恬。秦始皇出外巡游,突然暴斃。趙高伙同胡亥篡改詔書,扶持胡亥繼位,并將扶蘇處死。胡亥上臺后。趙高又提出將秦始皇時期的有功之臣統(tǒng)統(tǒng)滅口永決后患,這其中就包括讓他恨得咬牙切齒的蒙恬。胡亥聽信趙高讒言,賜死了蒙恬。
可惜蒙大將軍一代風流人物,最終卻命喪小人之手。所以說,要想在社會立足千萬要分清君子和小人,千萬不要得罪小人。
秦始皇時期的蒙恬介紹
蒙恬是秦始皇時一位英勇威武、德高望重的大將軍,出生在一個名門將族,他的爸爸、爺爺都是秦朝赫赫有名的大將軍,并且戰(zhàn)功赫赫、立下了無數(shù)汗馬功勞,因此蒙氏家族成了秦始皇非常重視家族。蒙恬從小便受他們的影響熱衷習武熟讀兵書,心懷大志,立志要成為一個和父親祖父一樣厲害的大將軍。
蒙恬在秦始皇時期立下過許多汗馬功勞,稱為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的關鍵人物。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委以重任帶兵攻齊,最終大獲全勝,由此秦始皇便發(fā)現(xiàn)并肯定了他的才能將他封為內史輔助自己安定國家!
他的弟弟也很厲害,兄弟倆人在當時可以說是秦始皇的左膀右臂,比過去他們的爸爸,爺爺更加受寵。后來秦王統(tǒng)一全國,匈奴借助秦國戰(zhàn)亂之機不斷騷擾中原邊疆地區(qū),攪亂了邊疆地區(qū)人們的正常生活,就在此時蒙恬奉秦王之命率軍擊退匈奴,成果顯著使得匈奴倉皇而逃,又立下一大功!此外他還帶領眾人修筑了長城用來抵御外敵,很長一段時間國內都和平安定,人民生活幸??鞓?。
作為秦始皇得力寵將的蒙恬,一生馳騁沙場,功勞無數(shù),毫無疑問他是一位威武無比的大勇士,值得人們永遠敬佩,可是這么一個讓廣大人民愛戴的大將軍在秦始皇死后也被小人陷害了,最終吞藥自殺離開人世,實在是讓千古世人遺憾不已啊!
蒙恬的名字怎么讀
最初認識蒙恬是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那時候我還處在和多音字作斗爭的時期,所以“蒙恬”兩個字的讀音對我來說是個難題。“恬”字還好,只有一個讀音,可是“蒙”字卻有三個讀音,每一個讀上去都好像很順口。
想來很多人都會有和我一樣的困惑,這里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
“蒙(meng)”字有三個音調,分別是一聲、二聲、三聲。讀三聲的時候不用多說,是蒙古族的“蒙”;“蒙”只有讀二聲的時候可以作為姓氏。蒙恬,姬姓,蒙氏,恬名。從這點來看,蒙恬的“蒙”讀二聲,毋庸置疑。蒙姓的淵源有三個,分別是源于山名,以官名為氏;源于高陽氏,以地名為姓;從其他姓氏改過來。高陽氏是遠古時代黃帝之孫顓頊的后代,所以在許多姓氏古籍的記載中,蒙姓中國人是黃帝的直系后裔。李文鄭撰寫的蒙姓宗祠通用聯(lián)有云:“功高秦國,威震匈奴?!边@里“威震匈奴”說的就是秦代名將蒙恬,率三十萬蒙家軍擊退匈奴,收復河套區(qū)域,并修筑長城,守衛(wèi)數(shù)年。
撇開這些來說,二聲“蒙”還有繼承,承繼的意思。韓愈在《祭十二郎文》中有云:“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恬”從心,從舌,甜聲。曹丕有云:“恬淡寡欲”,即淡泊名利,清靜無為之意。出生于世代名將之家的蒙恬,從小接受祖父,父親的熏陶,淡泊名利,一心衛(wèi)國,忠心耿耿。這就是他從祖輩父輩那里繼承來的恬淡寡欲知心。
古代開發(fā)寧夏第一人蒙恬列傳
司馬遷在史記里記錄了蒙恬家族的事跡。蒙恬列傳主要是寫蒙恬和蒙毅在秦始皇時期的事跡,也概括了蒙恬家族對秦國的貢獻,通過揭露蒙恬蒙毅兩兄弟被害的經(jīng)過,把奸臣宦官陷害忠良的陰險惡行與蒙氏家族忠誠無私的高尚品德作對比,突出了蒙恬家族的忠德品質。
在秦國早期,蒙恬的祖父就曾輔佐秦王攻打城池,為秦國擴大了領土范圍,在秦王嬴政沒有統(tǒng)一六國的時候,蒙恬的父親蒙武又為嬴政攻下了楚國,蒙恬也參與征服齊國。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成就少不了蒙氏家族的功勞。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蒙恬帶領幾十萬大軍多次攻打匈奴,將匈奴驅逐出邊境,并且修筑了耗工巨大的工程萬里長城,為抵御匈奴入侵做出了不可抹去的貢獻。蒙恬駐守邊疆十幾年,保證了北方邊境的安定和發(fā)展。蒙恬在外駐軍的時候,弟弟蒙毅同樣被秦始皇重用,成為內政大臣。
蒙毅依法處置趙高,秦始皇憐惜趙高過去的功勞赦免了他,可是趙高卻因此懷恨在心,一心想要報復蒙毅。秦始皇在外出回宮的途中,病死,李斯和趙高共同謀劃,隱瞞秦始皇死訊,假傳圣旨賜死太子,扶持了二皇子胡亥即位。胡亥想重要蒙恬繼續(xù)守衛(wèi)邊疆??墒勤w高卻故意誹謗蒙毅,胡亥聽信讒言,蒙毅被害,趙高又誣陷蒙恬謀反,胡亥傳圣旨賜死蒙恬。蒙恬手握重兵有擁兵自立的能力,可是他還是放棄了為弟弟報仇,為保名節(jié)服毒自盡。
蒙恬和項羽有什么相似之處
蒙恬和項羽都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他們能夠洞察人性,對兵法研究透徹,武藝高強,在彼此時代里無人能夠與之匹敵。蒙恬是秦始皇手下愛將,深得秦始皇信任,將秦王朝的八十萬大軍交付蒙恬之手,讓他揮師北上,與匈奴決一死戰(zhàn)。項羽是楚國霸王,做為后起之秀登上歷史舞臺,金戈鐵馬,意氣風發(fā)。
蒙恬帶領秦國大軍踏伐六國土地時,項羽還是楚國沒落貴族家的小公子。等到項羽稱霸之時,蒙恬早已經(jīng)退出歷史舞臺了。雖然都是蓋世英雄,但兩個人并沒有交過手。不過論起雄才偉略,蒙恬和項羽還真是有的一拼。
蒙恬的卓著功勛在于幫助秦始皇平定六國,等到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又派了蒙恬前去鎮(zhèn)守邊關。蒙恬統(tǒng)兵之道在于順應皇帝旨意,在忠心報國的前提下施展才能。有的時候與秦始皇意見不統(tǒng)一,他也不敢違抗圣意。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蒙恬的思想和軍事主張。而項羽則不一樣了,混世魔王,起兵打仗之時只遵從內心的想法,誓于天下英雄分出勝負。從這一點上來看,項羽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發(fā)揮。
有句話叫做生不逢時,如果蒙恬晚生個幾十年,與項羽同處一個時代,那么蒙恬就不會慘死在奸佞之臣手里。在項羽踏平秦二世的統(tǒng)治之后兩位豪杰很有可能對酒當歌,但是歷史終究是歷史,沒有那么多的如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