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名將極多,一方面和曹操豁達的人格不無關(guān)系,另一方面,曹操一統(tǒng)天下的遠大理想深深的激勵了手下人。在曹操手下,不論你來自何方,只要你作戰(zhàn)勇敢,講究章法,總能得到重用。即使如張遼、張郃、高覽之流的降將,也受到曹操的重用,為曹操南征北戰(zhàn),立下汗馬功勞。不過,要說曹操手寫第一流的名將,還得曹仁莫屬。
筆者的理由有如下幾條:
其一,曹仁是曹操的堂弟。自古道: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當曹操最初鬧革命的時候,曹仁就是最早的參與者之一。曹仁武功甚高,史書說他好弓馬戈獵。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豪杰并起,曹仁就“陰結(jié)少年,得千余人”,在淮、泗之間來回活動。曹操起兵之時,他就帶著這批人投奔過去,曹操就任他為“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
其二,屢立戰(zhàn)功。早年,跟著曹操,曹仁一路殺來,無論是討徐州、攻呂布、征張繡、戰(zhàn)官渡,直至拒周郎、破馬超、敗襄陽。整個三國的歷史,曹仁刀劍在手,一生征戰(zhàn)無數(shù),立下赫赫戰(zhàn)功。最后被曹丕封為大司馬,主管全國的軍事。類似于現(xiàn)在的武裝部隊總司令。
其三,有膽略、知兵法。曹仁作戰(zhàn),不是一味的蠻干,而是講究策略。這里有一個故事:官渡戰(zhàn)后,曹操出征烏桓。降將高干也是袁紹的外甥據(jù)并州反,在壺關(guān)(今山西長治北)拒曹軍。曹操圍攻甚急,他非常痛恨叛軍,又看一連幾天都不能攻下壺關(guān),就向外宣告:“攻下城后,就屠城!”可是,一連幾個月都不能攻陷壺關(guān)!曹仁就對他說:“圍城必示之活門,所以開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將人自為守。且城固而糧多,攻之則士卒傷,守之則引日久;今頓兵堅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虜,非良計也?!?《三國志·曹仁傳》)曹操想了想,認為他說得對,于是,聽從了曹仁的計策。果然,壺關(guān)投降了。戰(zhàn)后,檢錄戰(zhàn)功,曹仁被封為都亭侯。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曹仁很有智謀,這就是兵法上所說的“圍三缺一”了。假如包圍得嚴嚴實實,即使痛殲敵人,我軍也傷亡不小。
第四,與名將對陣。關(guān)羽是蜀漢名將,頗得劉備賞識。而且水淹七軍之后,聲勢大舉。當時好多人勸曹仁不如趁關(guān)羽未來攻城之前快速逃走,曹仁聞之大怒,于是,把白馬沉于水中,激勵將士,跟全軍盟誓,誓死保衛(wèi)樊城。全城的數(shù)千人“感之皆無二”!其實當時兵力懸殊,關(guān)羽圍殲七軍之后,兵力數(shù)萬人,而且士氣高昂。曹仁僅有幾千人。況且曹仁又內(nèi)無糧食,外無救兵,并有洪水圍困,曹仁依然能拒關(guān)羽之師,實在令人佩服。
第五,行為高貴,為當時將軍之楷模。曹仁小的時候,,“不修行檢”。所謂不修行檢,就是對自己的行為舉止根本不注重,沒有修養(yǎng),違法亂紀之事屢犯??墒牵闪嗣麑⒅?,舉止高貴,三國志》說:“及長為將,嚴整奉法令。”,曹彰曾跟隨北征烏桓,那時的曹丕已經(jīng)是世子,他在許都寫信給他的弟弟,說:“做將軍首先要自己奉守法令,你要好好向征南將軍學習啊。”當時的曹仁被封為征南將軍。
第六,獨擋周郎。三國時期,周瑜的名聲太大了,想當年,巧借東風之勢,一把大火燒得曹操八十萬大軍,灰飛煙滅。曹營的將軍聽得周郎的名聲,無不膽寒。唯有這位曹仁將軍,留守江陵。當時周瑜、程普率數(shù)萬大軍來攻城,前鋒數(shù)千人剛剛到達,曹仁就在城樓看見了,連忙招募勇士,得三百人。他派部將牛金出城迎敵,但是吳軍勢眾,牛金的軍士太少了,被敵軍團團圍住,十分危急!長史陳矯看見牛金部眾在敵軍中即將覆滅,嚇得面無人色。曹仁大怒,吩咐左右牽馬來。陳矯等人連忙拉住他,勸道:“敵人勢眾,不可抵擋啊,就算是放棄了幾百人吧,將軍切不可以身冒險啊!”曹仁不聽,披甲上馬,帶著手下幾十名騎兵出城而去。陳矯他們以為曹仁應該就在那里鼓舞前軍的士氣。誰知道曹仁拍馬過河,直沖入敵陣!于是,牛金等人獲救,但是,還有一部分勇士未能突圍,曹仁再次沖入敵陣,殺死數(shù)名敵軍將士,把那些勇士解救出來。敵軍還軍退去。陳矯等人一開始看到曹仁出城殺敵,很是懼怕,及至見他全身而回,不禁嘆曰:“將軍真天人也!”
曹仁一生功勛卓著,他不像另一位名將夏侯惇好逞匹夫之勇,而是頗有機謀?!陡底印酚休d云:“曹大司馬之勇,(孟)賁、(夏)育弗加也。張遼其次焉。”說威震逍遙津的名將張遼,名位也在曹仁之下,實在是對曹仁太大的褒獎。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