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經籍
馬融字季長,是將作大匠馬嚴的兒子,其從祖為東漢名將馬援。他的言語和姿態(tài)優(yōu)美,有才華,善于言辭。之前,京兆人摯恂隱居南山,用儒術教授門徒,不應州郡征聘,名聞關西地區(qū)。馬融跟從他游學,博通經書。摯恂很欣賞馬融的才華,于是把女兒嫁給了他。
初入仕途
公元108年(永初二年),大將軍鄧騭聽聞馬融的名聲,于是召他任舍人,但馬融并不喜歡此職,就沒有應命。客居在涼州的武都、漢陽二郡間。當時羌人突起,擾亂邊境。米價飛漲,自函谷關以西,路上餓死的人一個接一個。馬融也遭受饑困,就后悔了起來,對他的朋友說:“古人有言‘左手據天下之圖,右手割其喉,這種以名害生的事,愚夫也不干?!@是為什么呢?生是最可貴的?,F(xiàn)在為了怕鄉(xiāng)曲之士恥笑,使無價的身體受到摧殘,這不符合老莊的道理?!庇谑菓囼s的征召出仕。
公元110年(永初四年),馬融被拜為校書郎,到東觀典校秘藏書籍。當時,鄧太后掌權,鄧騭兄弟輔政。一般淺見的儒生學士,都認為文德可興,武功宜廢,于是停止了練武的制度,不講戰(zhàn)陣之法。因此猾賊蜂起,乘國家無備。馬融對此大為不滿,認為文武之道,是圣賢所重視的,金、木、水、火、土,人們把它們并用,任何一個都不可廢,怎能不講武功。
上疏遭錮
公元115年(元初二年),馬融上《廣成頌》來諷諫朝廷?!稄V成頌》送上后,得罪了當權的鄧氏。馬融只得呆在東觀,十年不得升遷。馬融后來因為侄子去世,于是請罪歸家。鄧太后聽說后大怒,認為馬融不遵從朝廷的命令,想在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禁止馬融為官。
公元121年(建光元年),鄧太后去世,漢安帝親政,召還馬融回到講部。又出任河間王廄長史。當時安帝東巡岱宗(泰山),馬融獻上《東巡頌》。安帝對他的文才感到驚奇,于是召拜他為郎中。
公元125年(延光元年),北鄉(xiāng)侯劉懿即位,馬融稱病辭官,在郡里任功曹。
公元133年(陽嘉二年),朝廷下詔命群臣推舉敦樸之人,城門校尉岑起舉薦馬融,馬融趕赴征召,經考核出任議郎。又被大將軍梁商任命為自己的從事中郎,后升任武都太守。當時西羌反叛,征西將軍馬賢與護羌校尉胡疇率軍征討,但卻拖延不進。馬融知道馬賢必敗,于是上疏請求允許自己率關東兵五千進攻,但朝廷沒有聽從。馬融又上疏認為羌人和北方少數(shù)民族,可能會來侵擾,應做好準備。不久,隴西郡的羌人造反,烏桓侵掠上郡,都如馬融所說的。
屈于權貴
后經三次遷升,至漢桓帝在位時馬融任南郡太守。之前,馬融因一些事得罪了大將軍梁冀,梁冀暗示有關部門誣告馬融在郡里貪污,他于是被免職剃發(fā),流放至朔方郡。馬融自殺未遂,得以免罪召還。再任議郎,又在東觀校勘儒學典籍,并參與續(xù)寫《漢記》(史稱《東觀漢記》),后來因病離職。
當初,馬融被鄧氏懲辦,便不敢再觸犯權貴,后來又為梁冀起草陷害太尉李固的奏折,被吳祐斥責說:“李公的罪,成于您的手下。李公如果遭到誅殺,您有什么面目見天下人呢?”他又為梁冀作大將軍《西第頌》,因此頗為正直之士所恥笑。
高齡而終
公元166年(延熹九年),馬融在家中去世,享年八十八歲,遺令薄葬。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