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2、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3、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4、正確,有時看起來像錯誤;錯誤,有時看起來像正確。
5、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6、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無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7、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凈土。
8、當(dāng)發(fā)菩提心 廣濟諸群生 是則供正覺三十二明相。
9、彌陀好念,勿虛彼國之金臺;閻老無情,莫惹他家之鐵棒。
10、羅衣偏罩膿血囊,錦被悉遮屎尿桶。
11、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原無生滅,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12、修行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
13、緣起法身偈 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14、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頭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15、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里人。
16、釋迦牟尼佛偈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17、勸君莫借風(fēng)流債,借得來時還得快。室中自有代還人,汝欲賴時她不賴。
18、芙蓉白面,須知帶肉骷髏;美貌紅妝,不過蒙衣漏廁。
19、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
20、死是極大苦,誰能不畏之。但當(dāng)自觀身,云何食他肉。
21、當(dāng)知虛空生汝心中,猶如片云點太清里,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22、人生的需要是索??;最大需要是被需要。
23、拘那含牟尼佛偈 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懼于生死。
24、拘留孫佛偈 見身無實是佛見,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25、得生與否,全由信愿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26、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fā)。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fù)諸三有。
27、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生滅法,佛說皆是空。
28、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29、余供無過者 超踰不可計 如是菩提心必成等正覺。
30、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fēng)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毀,禍必滅己。
31、眾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百鳥唧唧,不如虎嘯一聲。
32、報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須當(dāng)戒淫欲。淫欲斷時生死斷,便是如來親眷屬。
33、華嚴(yán)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廣嘆述,窮劫莫盡,智者自當(dāng)知之。
34、厭離未切終難去,欣愛非深豈易生。鐵圍山外蓮花國,掣斷情韁始放行。
35、佛言:沙門行道,無如磨牛,身雖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36、毗婆尸佛偈: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37、迦葉佛偈:一切眾生性清凈,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38、人可以跨越自然的障礙,卻無法跨越人自己用智慧設(shè)置的障礙。
39、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40、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41、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fù)如來不負(fù)卿.
42、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fā)大乘心,普濟一切,愿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43、人人愛此色身,誰信身為苦本;刻刻貪圖快樂,不知樂是苦因。
44、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45、佛言,愛欲莫甚于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
46、一切惜身命,人畜等無殊。若欲食眾生,先試割身肉。
47、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林中,心不動則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則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48、若信愿堅固,臨終一念十念,亦決得生。若無信愿,縱將名號持之風(fēng)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墻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
49、嗟乎!凡夫例登補處,奇倡極談,不可測度。華嚴(yán)所稟,卻在此經(jīng)。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辭繁義蝕,余唯有剖心瀝血而已!
50、佛言:夫為道者,如牛負(fù)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出離淤泥,乃可蘇息。沙門當(dāng)觀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