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三思,生年不詳,卒于唐中宗神龍三年(707年),并州文水(今屬山西)人,唐朝荊州都督武士彟之孫,女皇武則天異母兄武元慶之子,即為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是一個寡廉鮮恥的小人,為了利祿什么都干得出來,仗著自己姑媽武則天大行其道。最終,沒有死于大風大浪,沒有死于武則天被兵諫之時,卻在不經(jīng)意中死在了血氣方剛的李重俊刀下。
武則天時期
網(wǎng)絡配圖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死,中宗李顯繼位,武則天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掌握著唐朝實權(quán)。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權(quán)勢和自己當皇帝,便大力起用武氏親屬,因此,武三思由右衛(wèi)將軍累進夏官(兵部)、春官(禮部)尚書,并監(jiān)修國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唐為周,史稱武周。
為尊崇武氏,武則天追封其先世祖先為皇帝,大封其侄及侄孫們?yōu)橥?。武三思為梁王,賜實封一千戶。武三思性乖巧,善揣人意,善阿諛奉承,所以特受武則天信任。早在光宅元年(684年),武三思與其堂兄武承嗣,就屢勸武則天先殺掉“屈尊位重”的韓王李元嘉和魯王李靈夔等。垂拱四年(688年),以韓王、魯王等和起兵反武的越王李貞、瑯邪王李沖等通謀,迫令他們自殺,并盡殺其黨羽,為武則天稱帝掃清道路。垂拱元年(685年)以后,武則天先后寵信薛懷義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武三思、武承嗣對薛懷義“皆執(zhí)僮仆之禮以事之”,“懷義欲乘馬,承嗣、三思必為之執(zhí)轡?!?/p>
對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他們皆“爭執(zhí)鞭轡,謂易之為五郎,昌宗為六郎”。武三思還“贈昌宗詩,盛稱昌宗才貌是王子晉后身,仍令朝士遙相屈和”。為了討好武則天,延載元年(694年)八月,武三思帥四夷首長請鑄銅鐵為天樞,借以“黜唐頌周”?!爸T胡聚錢百萬億,買銅鐵不能足,賦民間農(nóng)器以足之。”武則天晚年,年邁體衰,厭居宮中,武三思遂創(chuàng)建三陽宮于嵩山,興泰宮于萬壽山,供武則天每歲巡游?!肮ひ劬奕f萬,百姓愁嘆?!蔽淙加懞梦鋭t天及其寵臣,有其個人目的,他曾數(shù)使人勸說武則天:“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謀求當天子。
網(wǎng)絡配圖
圣歷元年(698年),武則天雖在宰相狄仁杰、吉項等人的勸說下,決定立子不立侄,并召回其被廢20余年的兒子李顯,立為太子,但并不怪罪武三思,仍繼續(xù)信任重用,圣歷二年(699年)以武三思為內(nèi)史(中書令),讓他擔任宰相要職。武則天晚年,體弱多病,武三思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掌握著朝廷大權(quán)。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中臺(尚書省)右丞敬暉、司農(nóng)少卿桓彥范、相王府司馬袁恕己等發(fā)動軍事政變,殺死二張及其同黨,逼武則天傳位中宗,但對武三思的能量和反撲,完全喪失警惕。
唐中宗時期
中宗是個昏庸無能之人,復位后,朝廷實權(quán)掌握在皇后韋氏、婕妤上官婉兒、嬌女安樂公主手里。而武三思與韋后,上官捷妤私通,安樂公主又是武三思之子武崇訓之妻。因此,中宗復位僅兩個月,武三思就通過上官婉兒、韋后的關(guān)系,重登宰相高位。
網(wǎng)絡配圖
張柬之、敬暉等—看形勢不妙,遂數(shù)勸中宗殺掉武三思,中宗不聽;要求“抑損其祿位”,中宗也不聽。張柬之等知大勢已去,除了憤慨悔恨,已無可奈何!武三思掌權(quán)以后,積極網(wǎng)羅親信,迫害異己。他把打擊矛頭首先對準他最痛恨的幫助中宗復位的新任宰相敬暉、張柬之、桓彥范、袁恕己、崔玄暐等5人。神龍元年五月,中宗給敬暉等5人進爵為王,但卻罷了他們的宰相職務。表面看來是尊寵功臣,其實是削奪他們的實權(quán)。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