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書筆記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論語讀書筆記1讀論語,感到收獲頗多,讓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一、《論語》既樸實無華又秀色可餐,白紙黑字,片言只語就勾畫出了美好圖景:“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道出治國真諦;“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醞釀凌云壯志;“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描摹君子氣概;“仁者愛人,親親愛人”呼喚人間溫情。這些樸素而睿智的詞語使我的心靈干凈明澈,引我走進了一個欣欣向榮的世界。
二、規(guī)范我的言行和學習方法。印象最深的是:上半年,我急于求成,卻忽略了對概念、句型的理解,這使我學得并不扎實,特別是英語……后來,我反復咀嚼了《論語》,其中“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話語,使我受益匪淺?!墩撜Z》倡導的老實、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這比任何一種學習法都行之有效。反復咀嚼,如同在蒼翠的青橄欖中嚼出絲絲清涼:做事一定不能違背原則,不僅僅是學習,否則必然失敗。我豁然開朗。
三、思,然后明目標??鬃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鉆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它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jié)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有了知識,沒有思想,就是不切實際的罔。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學習獲得知識,不是最終目標。我們還必須學會思考人生,人應當成為怎樣的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前十天,我夸下??谡f我知道一個半元音字母,結(jié)果我姐姐不信,偏讓我說出來,哎,這下可鬧笑了笑話。直到現(xiàn)在我才明白:言行要謹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lǐng)。
思考,然后明確目標,對于我們青少年來說,應思考立身和處世的原則?!皟?nèi)圣外王”的君子,是我們做人做事的目標和準則,也許也是需要用畢生努力不斷去接近的一個目標。
讀《論語》,讓我們的心靈和諧飽滿,讓我們對生活有熱愛,有向往。因為它太博大精深,我不敢說我已讀懂《論語》,但我從中悟出了很多知識、啟迪,更讓我明白了關(guān)于學習和讀書的方法、態(tài)度。我還會堅持研讀《論語》,一點一滴的通透其心靈,使我的心靈芳香馥郁。
論語讀書筆記2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每當我朗誦起《論語》時,都會感嘆古人的智慧。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她經(jīng)歷過多少榮辱悲歡,多少興衰成敗,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有書法、皮影、戲劇等,數(shù)不勝數(shù)。
《論語》是眾多父母要求孩子閱讀的書籍,可見《論語》多么受重視。當然,我的媽媽也不例外。三年級時,媽媽不辭辛勞地把我送到椒江去讀《論語》,天天讀,一天讀六小時。那段時間雖然很枯燥,但我卻漸漸喜歡上了《論語》,因為它能使我感覺到古人的智慧。一句句論語,是孔子一生做人的道理,他告訴我們“要像君子一樣,不能和小人一樣”;一句句論語,是孔子總結(jié)出來的學習道理,他告訴我們“學了的知識要鞏固復習,這樣也可以當老師了”;一句句論語,是孔子讓我們明白做人要有禮貌的道理,“禮儀要能夠斟酌損益最可貴”……《論語》可以讀得抑揚頓挫,也可以讀得有聲有色,總之,讀《論語》會給你帶來不同的感受。
其中,我最喜歡“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心胸寬闊坦然,而小人,也就是沒有品德的人,卻每日煩惱纏身。它告訴我,要做君子不做小人,難道有人想做每日煩惱纏身的人嗎?不會有的。這也使我想起曾經(jīng)歷過的一件事。
一個中午,我們班邱同學小心翼翼地拿著水杯,放在我的桌子上,擰開杯蓋。只見他將水倒進杯蓋里,不知怎么就灑在了我的練習本上,濕了一大片。我一下子怒了,對他喊道:“你怎么這么不小心,毛手毛腳的?!钡葧壕氉謺r,墨水寫到上面就會染開,根本看不清字跡,老師評等級時就會差一等。我心中的怒火越燒越猛,真想發(fā)泄一下。我環(huán)顧了一下四周,發(fā)現(xiàn)了目標——邱同學!我想要好好“教訓”他,于是,氣勢洶洶地向他走去,正要向他開啟“嘮叨”模式時,心中卻蹦出了“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這句話。不行,我要做君子,我要包容他,不然《論語》就白讀了。我慢慢壓下心頭怒火,回到了座位上。
如今,《唐詩》、《論語》、《大學》等這些中國經(jīng)典著作已經(jīng)流傳到了國外,外國人很佩服中國古人的智慧,有些國家甚至建起了孔子學院。外國小孩都背起了中國古代文學著作,那我們身為名副其實的中國人,是否更應該捧起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我們身為祖國的花朵,更應該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弊屛覀兎e極行動起來,閱讀《論語》,汲取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讓閱讀《論語》在校園里蔚然成風。
論語讀書筆記3孔子,春秋戰(zhàn)國時期之文人,其作《論語》流芳百世,流傳至今,幾乎無人不知,無鬼不曉。
《論語》,封面精致,外殼鵝黃,厚厚的,正上方用宋體寫著“論語”二字,下面寫著“孔子的智慧”幾個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畫,讓人一眼就喜歡上了這本書。翻開書頁,一股油墨香味撲鼻而來,??!這本書我已經(jīng)心儀很久了,還就是媽媽特意從書店買來的呢!
這本書中字字珠璣,其中我認為最精辟的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薄眱删湓挕?/p>
第一句話的意思就是:“孔子說:“時常溫習學過的知識,這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明白我有學問,而我不介意因為學習就是為了自我,這難道不就是一個君子嗎?””告訴了我們:“常常持續(xù)愉快的情緒,做任何事就能夠得心應手。如果別人對你有誤會時,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就是對的,別人終究會明白的?!?/p>
第二句話的意思就是:“孔子說:“三個人一齊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必須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取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習,如果就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我有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告訴了我們:“朋友或同學當中,每個人都有優(yōu)缺點,重要的就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我的缺點?!边@兩句話寫得真好,我們大家也要好好讀讀哦!
《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就就應要不能只修飾外貌,更重要的就是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做人,就就應要對所有的人都要以愛心對待,也要多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就應要假若發(fā)現(xiàn)了自我的任何缺點和過失,務必得勇于改過,不能故意不改,并裝作沒發(fā)現(xiàn);做人,就就應要本著正大光明的態(tài)度來做事,這就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論語讀書筆記4紳士的力量始于人格和心靈。他的心充實而富有。他先是修身養(yǎng)性,然后表現(xiàn)出一副鎮(zhèn)定自若的樣子。
司馬牛曾經(jīng)問孔子,什么樣的才能可以稱為君子?
孔子說:“君子不怕?!?/p>
司馬牛又問:“你不擔心,不害怕,能叫一個君子嗎?”
他可能覺得標準太低了。
孔子說:“回頭看,不要內(nèi)疚。當然,沒有什么好擔心的。”
我們把孔子的意思翻譯成老百姓的話,就是:“不做錯事,半夜不報警敲門”。
一個人可以無怨無悔地反省自己的行為。這個標準越來越低,每個人都能做到。高談闊論是最高的標準。我們很難使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經(jīng)得起推敲??鬃影阉鳛榫拥娜烁駱藴省?/p>
孔子曾在課堂上與學生認真探討君子問題。他說:“君子道三,我無事可做: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保ㄕ撜Z,憲法問題)
孔子非常謙虛地說,他做不到“不著急”、“不糊涂”、“不害怕”三件事。
什么是“仁者不憂”?
也就是說,一個人有一顆善良而正直的心,他的內(nèi)心是極其仁厚、寬宏大量的,所以我們可以忽略很多細節(jié),不能被糾纏在小小的得失之中。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實現(xiàn)內(nèi)心的平靜和平靜。
什么是“博學(聰明)的人不糊涂”?
論語讀書筆記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在象牙犀角,在良才美物基礎(chǔ)上做進一步的精雕細琢)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p>
孔子夸子貢罕見的段落??鬃訉Φ茏拥膽B(tài)度精準,知人。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保ㄍǔ@斫鉃轫槪⒌暮诵睦斫馐蔷?。)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狈t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p>
無違的是禮。孝要立一個標準,不能以最高的標準為標準,不能輕易把人歸為不孝。儒家的根本在于風俗教化。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沃^也?”子曰:“繪事后素。(化妝的時候后于素(素為原本的好的質(zhì)地))”曰:“禮后乎?”(若禮為后,則仁在先)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p>
子貢與子夏都是文過于智。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p>
朱子非常明確的區(qū)分了一和貫。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表達到了無比的確信??鬃右簧脑瓌t不過是忠和恕。盡己與推己。在中庸中,忠恕不是道,但在論語中,忠恕則是道。一以貫之的貫字上。中心為忠,如心為恕。
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孔子給的少,說明不該給)請益(多給點吧)。曰:“與之庾?!保鬃硬⒉皇窃诤踹@個數(shù)量)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到)齊也,乘肥馬,衣輕裘。(這里面的肥和輕不能少)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程子的解)。
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有常職,因此有常祿),辭(推辭)。子曰:“毋?。ú灰┮耘c爾鄰里鄉(xiāng)黨乎!(可以給你的鄰里鄉(xiāng)黨)”。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真正對人生有獨到見解的人),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到死都不知反悔),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臨大事而有畏懼之心,凡是能承擔的就是輕易不答應事情的人),好謀而成者也(善于思考,有謀略、有決斷,好謀而成的反面是多謀少決)?!?/p>
又是夸顏回。有人用我們,我們就能有所成就。沒有就將自己的精力收藏起來,安心于平常生活。戰(zhàn)爭的事情,孔子是教的,但是不喜歡弟子動則提戰(zhàn)爭,如子路。
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孔子一生最艱難的時間就是在陳蔡。子曰:“衣敝?袍(穿著破舊的袍子),與衣狐貉者立(與衣著最華貴的人而沒有任何恥),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本意為即無害人之心也無求人之意,真正關(guān)注內(nèi)在的,才能忽略掉外在),何用不臧(夸子路引了詩經(jīng)的話,儒家引經(jīng)典很多是斷章取義的話)?’”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狈蜃舆又?。(夫子“發(fā)了個表情”,于是大家就不說話了)“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讀書筆記.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薄俺啵柡稳??”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薄包c!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弊釉唬骸昂蝹酰恳喔餮云渲疽?。”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狈蜃余叭粐@曰:“吾與點也!”(舍之則藏,在最普通的日子里精神生活的煥發(fā))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為什么對子路呵呵)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薄拔ㄇ髣t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論語讀書筆記6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生命中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當我靜坐書房,捧起《論語譯注》這本書,聽著耳邊沙沙的翻書聲,聞著淡淡的書墨之香,何等愜意,何等舒暢。讀《論語譯注》這一本好書就好像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給我?guī)砹丝鞓?,讓我擺脫幼稚,逐漸成長。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心靈的交流,都是心頭的一次洗禮,都是充滿樂趣的。在閱讀中,我與作者交流,在交流中我幸福著他的幸福,快樂著他的快樂,追逐著他的追逐。
讀了《論語譯注》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我讀到了:能者為師。在我們?nèi)粘I钪?,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可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yǎng)分,這是一件快樂的事。高山,是那樣的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的壯麗無邊,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的點滴之長。
讀了《論語譯注》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宜君子乎",我讀到了:我們要把一切都想得美好一些。它告訴我們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快樂的。于是,我不敢讓一日閑過,懷抱信念,擁著信心,在快樂中擁抱生活,在充實中感悟人生,在感悟與交流中得到了心靈的洗禮和靈魂的升華。我們不應該懷著任何的怨恨去對待每一件與自己相關(guān)的事,去對待每一個傷害虧欠自己的人。生活于我們每個人只是一段客旅,我們只是生命的過客,也許幸福會讓我們停留的腳步久一些,停留的時間長一些,但終究止不住我們前行的步伐,只要我們帶著一顆快樂的心,生活就會充滿快樂,明艷動人的花朵才會在我們面前盡情開放。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著它笑,它也對著你笑;你對著它哭,它也對著你哭。天地寬廣,道路坎坷,帶著快樂的心去傾聽花開的聲音吧!
面對著《論語譯注》這本書,我輕輕翻開書頁,與他進行心靈的對話,我仿佛到了一個廣闊無比,奇妙非凡的世界。讀書給我?guī)砹丝鞓罚@種快樂,像策馬于原野之上,如泛舟于西湖之間,似盡歡于游戲之中。與《論語譯注》這本書為伴,讓心靈在一次次的洗禮中得到升華。
讓我們記住"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這句忠告,沉醉在《論語譯注》這本書的馨香中,快樂讀書,快樂生活吧!
論語讀書筆記7孔子作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他的弟子們稱之為“天縱之將圣”,一百多年后,孟子更是認為孔子身上凝聚了圣人的各方面的優(yōu)點,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司馬遷不僅將孔子以布衣之身放入了世家之中,而且在《史記?孔子世家》的評論中也寫到:“天下君王至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己焉。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jié)集,儒家重要的經(jīng)典著作,成書于春秋戰(zhàn)國之際,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弟子的所整理記錄。《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jīng)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nèi)容非常豐富,現(xiàn)在通行的《論語》20篇,內(nèi)容以倫理,教育為主??v觀論語,其實孔子本人的言論不多,大多為門生的對話或?qū)﹂T生的評價,整個論語分為二十章,看似一個松散的論集,然而整個論語又通過對孔子思想的論述,緊密的形成一個整體。 縱觀孔子的一生,他的政治是失敗的,然而他的教育是成功的,他的門下既有“不遷怒,不貳過”的顏淵,又有急公好義的子路,既有可以“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的子貢,又有習于文學的子游。所謂“弟子三千,賢者有七十二,四科十哲,”作為萬世師表,通過他長期的教學實踐,提倡出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原則和方法,這也正是我們要學習的。 “仁德”--孔子教育學生首先要強調(diào)做人的問題,在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處于第一位的。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是處于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也是教育我們要重視內(nèi)心的發(fā)展。
“有教無類”--在孔子三千弟子中,有貴族弟子(例如,南宮敬叔、司馬牛、孟懿子),有商人(如子貢),然而大多數(shù)都是貧苦出身,特別是四科十哲中的,如貧苦交加的顏回、子路等??梢哉f就是因為孔子的有教無類這樣的教育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級界限,使教育擴及廣大的平民,擴大了教育的社會基礎(chǔ)和人才來源。
“因材施教”--孔子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性格,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學計劃。正是由于孔子實行因材施教,適應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使其各盡其才,培養(yǎng)出一批有專長的社會實用人才,這也教育我們對待不同的人,不能照本宣科的施教,而是要注重每個人的不同的性格和能力。
然而孔子的思想對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的形成產(chǎn)生巨大的促進作用,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中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做一切事情的根基,而修身則是第一位的,修身可以理解為外在能力的完善,內(nèi)在心靈的修養(yǎng),在開篇的“天地之道”里孔子就提到了人,相之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是何其的短暫,孔子從各個角度,層面不斷的教會我們,怎樣使自己有限的生命變得有質(zhì)量,總體概括為:精神富足,心靈安康,生活態(tài)度積極以及親人,朋友和睦相處、愛崗敬業(yè),安于本職,貢獻社會等多方面十分精辟的道理,下面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談《論語》對我們做人做事的的影響。
處事方面:“以真報怨,以德報德,率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因為內(nèi)心的坦蕩、自信,太然而自內(nèi)向外油然而生的從容淡定。但這種寬容變得有尺度,并非毫無原則的謙讓,寬恕,而是以真抱怨,以德報德。當回憶自己過去遇到的種種情況,也許會有許多情緒,可是走過來回頭再看的時候覺得其實一切沒什么,不管是幫助自己的還是嘲諷過自己的甚至傷害過自己的,這些都不過是人生中的一點經(jīng)歷而已。處世為人除了要感謝幫助我們的人還要感謝嘲諷過我們的以及傷害過我們的人,因為只有他們的嘲諷才更讓人感覺至深,才更讓人覺醒與自強。
交友方面:“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這句話是對我們的忠實勸告,并提醒我們廣交益友,不交損友。在與人相處的分寸把握上應堅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則。慢。慢品味才能深深的感悟到什么是“淡如水”的純潔與清澈。
事業(yè)方面:“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是最有行動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并且君子的力量永遠是行動的力量,不是語言的力量。通篇讀完綜合發(fā)現(xiàn)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詞語,諸如:從容、溫暖、和諧、樸素的含義等詞匯,這些就是本書所需要告知我們的為人處事的真諦。
《論語》作為我國傳統(tǒng)著作的經(jīng)典作品之一,是儒家思想的結(jié)晶。它教會我們凈化自己的心靈,滌蕩內(nèi)心的浮躁,提高了我們?yōu)槿颂幨碌哪芰?。正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梢娬撜Z在歷代統(tǒng)治者的心目中的地位。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以來,儒家思想統(tǒng)治了中國近20xx多年。成為歷代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天下的有效理論,直至20世紀新文化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論語》的地位才開始動搖,在到后來文化改革的“批林批孔”,更進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對人們的束縛,從此《論語》埋沒人間。
另外,《論語》中經(jīng)常看到“禮”、“仁”等字眼,因為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儒家思想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貫穿整個孔子的思想。
“仁”是孔子的道德觀,這后來發(fā)展成為了他學生孟子的政治主張??鬃诱J為“克己復禮為仁”??酥谱约海袷刂芏Y,這邊是仁了?!叭收邜廴恕边@里的愛的“人”是指上層社會的王室貴族,“不犯上”也說明孔子對禮的尊重。此外,孔子還把“仁”當做“人”的標準,“仁者,人也”很顯然這種仁愛思想是順應當時的奴隸解放的潮流,是人的思想的解放與發(fā)展。
縱觀《論語》全篇,他的思想貫穿了整個封建社會,既對當時社會產(chǎn)生了促進的作用,同時也對人類思想的解放起到阻礙作用,但作為中華文化的經(jīng)典著作,《論語》必有他有利的一面,我們要批判繼承孔子的思想,讓《論語》更好的為我們服務。
論語讀書筆記8學而時習之。
學而優(yōu)則仕。
儒學對學習非常重視,《論語》開篇就是“學而時習之”,《荀子》則用大段大段的理論去闡述學習的目的、方法、對象,《朱子語類》也有整卷內(nèi)容關(guān)于學習的心態(tài)、內(nèi)容。至于以后的科舉制度,夸張地闡釋著“學而優(yōu)則仕”的理論,如此大張旗鼓地強調(diào)學習的重要性,古今中外,莫有甚者。
孔子時代的學習,想來還是很全面的,作為學生,要學習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職業(yè)技能”,其中文化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說,當時孔子的教育是全面的素質(zhì)教育,孔子的學生對于這六藝各有所長,并非腐儒、書生、書呆子,他們平時能傳播禮樂、文化,謹守禮儀,戰(zhàn)爭的時候又能上陣拼殺,符合著先秦時期士人的傳統(tǒng)??鬃幼约簩τ谶@些技能也很在行,在《論語》中,孔子自己能操琴、善御、善射,至于禮、書自然掌握更多,只是“數(shù)”基本沒有論述,不過,孔子的學生中,子貢做生意很在行,也許他在數(shù)的方面有所專長吧。但是,在孔子之后,儒家卻沒有繼續(xù)把這六藝堅持下來,子思、荀子、孟子在其著作中并沒有談及這六藝,而是把儒家的基本
理念反復論證,更多地是作為純粹的知識分子的面目出現(xiàn)在君王、重臣面前,漢代的經(jīng)學、宋代的理學、清代的考據(jù)學、當代的儒哲學,無不是以文化作為重點,無不是以理論發(fā)揚為目的。其原因應還是在于知識的增多以及職業(yè)化,個人的能力、精力有限,要想在社會上有所成就,則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擇其一而專。論語讀書筆記學,前提是人的不完善,必要條件是有先知先覺者。要完善自身,必須不斷地向比自己水平高的人的學習,先生,也就是先于自己而知、悟者,職業(yè)化的先生,就是教師?;诖?,師生關(guān)系在儒家體系中成為重要的一環(huán),隆師親友,“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說雖有夸大,但對于老師的尊重和敬仰可見一斑?!皫熣?,所以傳道授業(yè)者也”,其對象自然是學生,那么,傳授些什么呢?籠統(tǒng)地方面是“道”,具體的方面是“德”,傳授的方法通常通過解讀古代的文化典籍入手,這也就是我們可以想象出的私塾學生誦經(jīng)讀書的場面,水平更高的學生,則就典籍中的疑難問題或自身疑問請教于老師,如宋代以來的書院教育。至于學生的年齡和畢業(yè)、文憑等現(xiàn)當代的條條框框,在古代并沒有限定,似乎入仕倒是可以作為一個離開書院的標準。
學與習是息息相關(guān)的,其中的'“習”對于古代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學屬于“傳”,老師可以面對眾多學生傳授知識、技藝以及為人師表,但個人的領(lǐng)悟與否則在“習”中體現(xiàn)出來,例如孔子對于顏淵的溢美之詞毫不吝惜,特別是關(guān)于好學方面,其緣由是顏淵能夠自
己揣摩,并提出關(guān)鍵性的問題或一語中的。而習,當作溫習、思考解,如果擴大一些,習還應該包括踐行,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曾子說,每天都要反省自己 “傳不習乎?”至于之后儒學的“知行”范疇,也該包含著學習這一內(nèi)容??鬃訒r代的學與其之后的學不同,習,自然也不相同。流傳到如今,學習更多地體現(xiàn)在理論知識方面,以知識的掌握程度作為學習的評價標準,考試制度則是這一標尺的具體體現(xiàn),但這一標尺并沒有涉及到做人、做事,也就導致著知與行的分離。
學與習的分離,知與行的分離在西方哲學中并不在意,如西方哲學對哲學家的評價不在于其人品如何,而在于其著作、成就如何,為師不一定要成為學生的表率,為人不一定要符合道德規(guī)范,做事不一定要符合社會規(guī)范,哲學家的論述可以與其行為無關(guān),如此等等,儒家與西方哲學的對比,引導出“內(nèi)圣”與“外王”的兩個方面出來,兩者雖不是各擅勝場,但都屬于社會的各取所需,都具備合理性。儒學更注重于內(nèi)圣,因而體現(xiàn)出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的謹慎態(tài)度來,對于先生、典籍的理解,盡力去為之尋找出合理性,如果自己的理解和老師所說、典籍所述有所不同,則首先把責任歸之于自我的愚鈍,如是而為可以達至內(nèi)圣獲得區(qū)域性地聲望,不過在懷疑、創(chuàng)造方面則有所缺失;西方哲學的內(nèi)圣并不在理論視野,即使專門的倫理學也只是屬于“元倫理學”,在善、正義、美德等幾個范疇的根本來源上打轉(zhuǎn),沒有對人的基本和終極要求,根本上仍然屬于哲學的范圍,宗教的道德規(guī)范相對來說框得過細,“原罪”的前提并沒有把人的完善放在其
中。儒學與西方哲學各有缺失,但是否會互補?我認為難度很大,畢竟儒學強調(diào)的是個人的責任和義務,西方強調(diào)的是個人的自由與權(quán)利,大的社會環(huán)境根本不同,除非儒學能根據(jù)現(xiàn)代社會的需求,開出個人的自由與權(quán)利,西方能認同儒學的責任與義務。全球化的局面下,興許有可能性,但并不樂觀。
論語讀書筆記9《論語》是孔子弟子整理的關(guān)于孔子的言行、語錄,同時它也是儒家學派的重要著作,它在中國歷史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以來,儒家思想統(tǒng)治中國近20xx年?!墩撜Z》當然也就穩(wěn)坐了20xx年的寶座。直至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論語》的地位才開始動搖。更進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對人們的束縛,《論語》從此埋沒人間。
《論語》究竟是什么內(nèi)容?為什么他被古人視為經(jīng)典,而后又成為所謂“封建統(tǒng)治的工具”呢?懷著這些疑問,我漫步于《論語》的花園,嘗試著去感受其中的奧秘。
粗看《論語》,不過是一本語錄??杉毤毱穪?,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幾乎都包含在語錄的字里行間?!墩撜Z》里最常見的詞匯,無非是中庸、君子、禮仁云云。
中庸卻是《論語》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難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對人處事采取不偏不倚、調(diào)和折衷的態(tài)度”。這種思想體現(xiàn)了當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對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終保持中立。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爭端,但過度的“忍”卻能使一個民族沉睡,古代中國的發(fā)展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jù)。中庸是儒家的為人之道,體現(xiàn)了儒家學派的軟弱性。
君子是一個意義深刻的詞。從小就聽說什么“君子動口不動手”、“觀棋不語真君子”等,感覺君子就像個呆呆的人似的。事實上,君子就是孔子他們?nèi)寮覍W派的一種自稱,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斗”,都體現(xiàn)了君子的優(yōu)良品質(zhì)。與君子相對的當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壞人,只是素質(zhì)沒有君子高罷了。《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shù)年U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質(zhì)地位往往與小人相差甚遠?!靶∪死劬樱赢敶娲缺囊跃刃∪?。”可見君子的物質(zhì)生活是那么的悲慘!
禮,表現(xiàn)了孔子對當時社會的不滿??鬃由钤趧邮幉话驳拇呵飼r代,諸侯國不遵守“周禮”,鬧得一團烏煙瘴氣。孔子的禮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鬃又铝τ诰S護三綱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當魯國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時,孔子憤怒地說:“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觀,這后來發(fā)展成為了他學生孟子的政治主張??鬃诱J為,“克己復禮為仁”??酥谱约海裱岸Y”,這就便是“仁”了?!叭收邜廴恕?,這里愛的“人”是指上層社會的王室貴族;尊重朝廷貴族,“不犯上”,也說明孔子對“禮”的尊重。此外,孔子還把“仁”當作“人”的標準:“仁者,人也?!惫粼凇妒袝分姓f過:孔子“這種所謂仁道,很顯然的是順應著奴隸解放的潮流的。這也就是人的發(fā)現(xiàn)?!?/p>
縱然,《論語》經(jīng)歷了兩千個春秋,并不能完全適合我們現(xiàn)在的思想,但是它畢竟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經(jīng)典永遠不會過期,我們要批判地繼承這些中華傳統(tǒng)文化,讓《論語》為社會主義制度服務??傊墩撜Z》是我們必讀之經(jīng)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論語讀書筆記10一本厚重而不厚實的泛著油墨氣息的千古華章在眼前展開,翻開《論語》,零零星星的閃動著光輝,那是千年前歲月敲擊的痕跡。遙想千年前戰(zhàn)火紛飛的神州,他乘著木車在激蕩的土地上一步步蓋筑著儒家的理論,用言與行磊成屏障,以防止社會的混濁黑暗侵襲人民的心靈。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纂而成,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以語錄體對話文體記敘了孔子及其教弟子的人生痕跡。僅二十篇便概括了春秋末年的那批孜孜學者的智慧,辛酸追求與理想。《論語》涉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看來,我認為《論語》主要涉及了做人的道理,學習和教育的道理,為政之理,禮的道理。其中的語錄所蘊含的哲理對于當代的我們也是有著深遠的意義。于丹出了一本書就叫《論語心得》,以此為題,我也想借以下幾條來表達一下自己讀后的感受。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边@幾條則是在告訴我們該怎么學習,尤其是對于我們這些將來可能會當上老師的人,要對下一代負責,更要對自己負責,不斷充實自己,想跟的上時代真的是要活到老,學到老。
不計其數(shù)的課程和考試,如果沒有好的學習方法,我們可能隨時會半途而廢??鬃痈嬖V我們,學習和思考要相結(jié)合,如今的大學生,有多少人已經(jīng)淪為學習的機器,只會死讀書,不會靈活運用。復習,也是令人頭痛的問題,一到期末,圖書館人滿為患,大多數(shù)人為了分數(shù)苦苦掙扎,卻忘了學習的初衷,復習已經(jīng)完全淪為了背書。正如論語所說,復習,一方面為了鞏固知識,一方面是為了領(lǐng)悟新知識,這樣,我們便是在學習,而不是完成任務。學習之路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我們也要懂得向別人問問題,不要悶在心里。三人行,必有我?guī)?。即使是比自己小的人,也有很多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我們,可能不會像他們一樣對著自己的想法那樣執(zhí)著,有些東西,正在我們毫無察覺的情況下一點一點的流失,有時候執(zhí)著也是必要的。
“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做官有余力時就去學習,學習能夠游刃有余時就去做官。古代的思想放到現(xiàn)在就是在告訴我們學習和工作的關(guān)系。大學里很多同學想必都因為處理不好學習和工作的關(guān)系而苦惱過吧,正如這句話所說,我們也不必一定要學習和工作兩樣同時進行,覺得自己在做好一件事時有精力去做另外一件時,那就去做好了,也不要抱著一心不能二用的想法,凡事量力而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笔鍤q,有志于學問;三十歲,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四十歲,不致迷惑;五十歲,得知天命;六十歲,一聽別人言語,便可以分別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歲,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guī)矩。這一條旨在告訴我們在不同的年齡段,我們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我們的思想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成熟,見解也更加完善。不說要做到和孔子一模一樣,也至少是要有一個目標,給自己的人生一個明確的定位,如此,才能在老年時能夠“隨心所欲”。
子曰:“《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笔窃诟嬖V我們凡事得有個度,不能過分,這樣凡事才能到達一個不錯的境地。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笔窃诟嬖V我們不要老是沉溺于過去,久久不能自拔,而要把握現(xiàn)在,為將來而做準備。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笔窃?/p>
告訴我們只有文采和質(zhì)樸配合恰當才稱得上是君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是在告訴我們要把學習當做一件快樂的事,這樣才能達到一種至高境界。
讀《論語》,有感動的、有佩服的、有向往的、有沮喪的;《論語》在人類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給予我們很多的指導。它過去影響著我,現(xiàn)在影響著我,未來,它勢必會影響著我。它是常伴我一生的明燈將始終照亮我的征途。
現(xiàn)在讀《論語.》讀出這般內(nèi)容;也許當我再次拿起這滄桑畫卷時,又會是另一番光景,我只想說《論語》值得一生珍藏,一輩子去閱讀。
論語讀書筆記11俗話說的好:好曲不厭百回唱,好書不厭百回讀?,F(xiàn)代名著是這樣,古代人留下來的經(jīng)典著作也同樣如此,比如孔子的論語就是一部很好的書!
《論語》的作者孔子也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鬃勇斆骱脤W,青年時期便精通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
現(xiàn)在通行的《論語》共20篇,493章,大部分內(nèi)容為孔子回答弟子們的提問;一部分不屬于問答,只是孔子的言論?!墩撜Z》涉及的領(lǐng)域極其廣泛,涵蓋哲學、政治、經(jīng)濟、論理、美學、文學、音樂、道德等諸多方面,是研究孔子及儒家學說的主要文獻。
《論語》中的知識是無窮的,宋朝開國宰相趙普每天回家都關(guān)起房門苦讀。后來家里人發(fā)現(xiàn)他的書箱里藏的只有一部《論語》,有一次+宋太宗和趙普閑聊,便問道:“有人說你只讀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趙普老老實實的回答說:“臣所知道的的確不超出《論語》。過去臣用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現(xiàn)在臣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
《論語》里閃爍著人性光輝的東方智慧,經(jīng)過兩千多年的洗禮,已得到世界范圍內(nèi)越來越多人的理解和認同,成為了世界的財富。
論語讀書筆記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學習當如此。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這里說的是,己之所欲,施之于人。推己及人沒有問題,只是推的是不是“立”,是不是“達”。如果自己自身還存在問題,那么在幫助他人之前,首先要幫助自己;在愛人之前,首先要愛自己。其實這個問題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我希望自己堅強、獨立、理智、寬容,同樣的也就想把這些推廣出去,想幫助別人也能堅強、獨立、理智、寬容。
抑郁的時候,我和病友交流,鼓勵他們,卻讓自己很疲憊。那時候,我自己都還沒好,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和那么大的能力去幫助別人。有這個幫助的意愿是好的,但只限于一種精神上的鼓勵才行。后來慢慢調(diào)整,好了以后又開始和病友交流,剛開始我會希望大家都按照我的方法去做,我親身體會的還會有錯嗎?漸漸又發(fā)現(xiàn)每個人是不同的,病情不同,經(jīng)歷不同,那么治療方法也就該不同。
今天朋友開玩笑要我到聯(lián)合國去工作最好,這么喜歡幫人,他在伊拉克工作,連自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還怎么去幫助別人呢?
要保證自己是在幫人,不是害人,更不是害己。那就需要自己是在朝正確的方向走,不要錯誤指引;需要能近取譬,拿自己打比方,將心比心,自己不愿意害自己,那么也就不會去做傷害別人的事了。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施之于人。
論語讀書筆記13《論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文化遺產(chǎn),在歷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墩撜Z》不僅影響了中國歷史兩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圍內(nèi)都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被稱為東方的《圣經(jīng)》。我讀論語的時間不長,也沒有通篇詳細的讀,但是卻在字里行間已經(jīng)被孔子深深的
感動,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他的一生甚至都沒有一部自己的著作,僅憑著學生們記錄他言行的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nèi)绱耸苡媒K生。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這樣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涉及政治、哲學、教育、倫理、文學、藝術(shù)和道德修養(yǎng)等各方面,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建國已六十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歲月,弘揚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應該是“守成期”,順理成章的天命。其實,儒學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不僅可與守成,亦可催人進取,儒家文化中蘊含的對現(xiàn)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僅是為某個階級服務的政治哲學,也是直指人
心的人生哲學。儒學在歷史發(fā)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運懸于一線之際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那是超乎政治倫理之上,鮮活在平常日用之間,本于生命,積極進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人生,要有積極的心態(tài),明確的目標,靠堅持不懈地努力行動來獲取成功,這是天地自然社會賦予人類亙古不變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終極目標、整體主題。而這些,卻是孔子給我們的啟示。
論語讀書筆記14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為中國人,不但要關(guān)注當代文化,更應該回顧我們祖先在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學識尚淺,只能品讀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樣受益匪淺。
孔子算是中國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論語》有著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道理。
在《論語》中有這一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边@句話強調(diào)了我們要溫習以前學過的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的溫習都要有新的發(fā)現(xiàn)。雖然溫習看上去很難,但是只要你換一個思路想總是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的。孔子的學習方法不管古代還是現(xiàn)在都通用。而且現(xiàn)在很多老師也在讓學生這樣做。就這樣只閱讀一句,我就受益匪淺。如果那些對古文都不屑一顧的人都知道古文這么有用,就會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甚至還會對古文一句一句的品讀與贊賞。
在《論語》中還有“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备嬖V了我們要盡孝的方法。孝順原來不僅表現(xiàn)在口頭上的關(guān)心和尊敬老人的行為上。還要在品行和為人上面遵循父親的志向與意愿。像這樣的道理還有許多許多,說都說不完。
《論語》只是眾多經(jīng)典古文中優(yōu)秀的一部。經(jīng)常品讀古文可以使我們擁有豐富的知識,學會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論語讀書筆記15一本好書就好比一座礦山,只要你不斷地從中挖掘,反復品味,就能受益無窮。
讀一本好書,就像在和書的作者談話,因為書是作者內(nèi)心所見,所感,所思。而我第一遍閱讀一本書往往沒有什么深刻的體會,但在深入的了解,思考,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一片好比天空和海洋一樣讓你寧靜致遠的世界?!墩撜Z》就是這樣一本好書,一本站在諸子百家頂峰的作品,其中包括了政治,人文,禮儀,道德等許多方面,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而這部經(jīng)典之作在當下依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走進《論語》,跨越時空的障礙,何其有幸見到了和藹可親的孔子和他那些勤勉好學的弟子。我聽見了孔子對我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看見了孔子和他的學生們的學術(shù)討論,互相交換自己的志向,我感受到了孔子及其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對自身嚴格的要求。我便向孔子提問說:“怎樣才能做一位君子呢?”孔夫子一縷胡須,呵呵笑道:“君子不器。”“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我與孔子交談一番后,又看到了他的門生曾子,他一邊走一邊吟誦:“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他誦完后微笑著看著我,我猛然醒悟,他是在叫我每天反省自己過錯并加以改正,我謝過曾子,繼續(xù)往前走。不一會兒,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人正坐在路邊若有所思,心想此人一定是顏回了。便不由得低吟起孔子的那句話“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情此景,孔子之言不虛?。∷械纳硗庵锒紥佒T腦后,只想著去提高自己的學識和學養(yǎng),我暗暗記下這一幕,不去打擾顏回。遨游在仁愛的海洋里,我不能自已。
中華泱泱大國,上下歷史5000年,長江,黃河,遼闊中原,孕育了深厚的古代文化,它是《論語》,是中華五千年歷史的積淀;它是《論語》,是華夏璀璨文明的結(jié)晶;它是《論語》,是國家乃至世界的瑰麗寶藏。而《論語》讓我最受用的是它告訴了我生活中許多處人為事的道理:腳踏實地地做人、認認真真地學習、誠實守信地交友、孝順地對待家人,這樣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完美。這就是論語的智慧,它像一劑良藥,治愈著我們的心靈,它是一盞明燈,點亮我們勇往直前的道路。
【論語讀書筆記】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