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伍子胥,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吳國大夫。輔佐兩代吳王,并幫助吳王夫差坐上了春秋霸主的地位,就這樣一位忠貞之臣最后卻被夫差賜劍自刎而死。伍子胥死后流傳下了很多的故事傳
伍子胥
伍子胥,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吳國大夫。輔佐兩代吳王,并幫助吳王夫差坐上了春秋霸主的地位,就這樣一位忠貞之臣最后卻被夫差賜劍自刎而死。伍子胥死后流傳下了很多的故事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是掘墓鞭尸、一夜白頭、七星龍淵和千金報恩。
伍子胥雕像
“掘墓鞭尸”是講伍子胥在攻入楚都的時候,為了給自己的父兄復(fù)仇,掘開楚平王墳?zāi)?,挖出其尸骨進行鞭尸的事情。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伍子胥是一個有仇必報,兇狠毒辣的人,這樣的人在亂世之中是很容易建功立業(yè)的,所以后來的伍子胥幫助吳王建立了不世之功。
“一夜白頭”是講伍子胥在逃出楚都之后,被扁鵲徒弟東皋公收留,住在東皋公家里的伍子胥由于擔心自己能否逃出楚國的抓捕,急的一夜之間白頭的故事。
“七星龍淵”是一個傳說故事,講的是伍子胥在逃出楚昭關(guān)的時候,得到一個撐船老者的幫助,才渡過大河。伍子胥為了報答老者的恩情,解下腰上的七星龍淵寶劍,要送給那個老頭。
那個老頭接過寶劍之后,仰天長嘆道:“我救你并不是因為錢財,只是因為你們伍家世代忠良,現(xiàn)在既然你懷疑我是為財而來,那我只好以此劍自刎以證清高?!崩险唠S后自刎而死,也有人說這個老人并沒有自刎而死,之所以會有這個傳說流傳出來是因為百姓之間的以訛傳訛導(dǎo)致的。
“千金報恩”講的是伍子胥在逃離楚國的途中,饑腸轆轆,一個姑娘可憐他給了他一點食物,伍子胥為了人身安全,要求姑娘對他的行為進行保密。那個姑娘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于是抱著石頭跳進了旁邊的河里。后來,伍子胥發(fā)達了之后,曾派人去尋找姑娘的家人,尋找無果之后,伍子胥只好將千金報恩之金投入姑娘所死的河中。
伍子胥過昭關(guān)
伍子胥逃出大楚國都之后,準備通過昭關(guān),然后乘船去往吳國。但是,昭關(guān)是吳國邊境重鎮(zhèn),防衛(wèi)森嚴,無奈的伍子胥只好躲到山中,恰好被東皋公所救,伍子胥急的一夜之間白頭,后又在東皋公的幫助下順利通過昭關(guān)。
昭關(guān)
伍子胥住在東皋公的家中的時候,由于急于過關(guān),再加上遭受重大的打擊,一夜之間白了頭發(fā),后來也是因為這頭白發(fā),他才能夠順利的逃出昭關(guān)。
東皋公有一個名叫皇甫訥的朋友,長相酷似伍子胥,恰巧皇甫訥和昭關(guān)的守將非常的熟悉。東皋公就將皇甫訥請來,讓他化妝成伍子胥的樣子,然后又讓白發(fā)的伍子胥扮成皇甫訥的仆人。幾人來到城門口,守城的士兵看到長相和伍子胥非常相像的皇甫訥的時候,誤把他當成伍子胥抓了起來,而真正的伍子胥則趁亂逃出城去了。
事后,皇甫訥被士兵押到守將那里,守將一眼就認出了他不是伍子胥,教訓(xùn)了手下的士兵一頓就把皇甫訥放了。
逃出城的伍子胥怕后面有追兵,急忙趕到河邊,想找一艘船渡江而去。恰巧此時的江面之上只有一艘小船,在伍子胥的請求下,撐船的老漢答應(yīng)將他送到了河對岸。到了河對岸之后,伍子胥解下自己的佩劍,對老頭說:“救命之恩,無以為報,這把劍值百金,權(quán)當是我的謝禮”。老頭笑道:“楚王懸賞五萬石糧食,還加上一個大夫之職,何止百金”。
聽出話中意思的伍子胥連忙向老人下跪感謝,收起寶劍,轉(zhuǎn)身走了。
伍子胥一夜白頭
伍子胥和楚平王的太子一起逃楚國之后,由于楚王的大規(guī)模搜捕,使得他不得不東躲西藏,好不容易逃到楚國的邊境昭關(guān)邊。
伍子胥雕像
出了昭關(guān)就是一條直通吳國的大河,但是昭關(guān)的鎮(zhèn)守者是楚國著名大將,而且由于是邊境重關(guān),戒備非常的森嚴。伍子胥只好和太子躲進旁邊的山林之內(nèi),恰巧碰到了傳說中的扁鵲的弟子?xùn)|皋公。
東皋公認出了被通緝的伍子胥,但是他非常同情伍子胥的遭遇,不但沒有向官府舉報,還非常熱情的招待伍子胥他們,東皋公還向伍子胥保證會幫助他們通過昭關(guān)的。
可是,一連七天過去了,東皋公絲毫不提過關(guān)的事情,伍子胥心中非常的焦急,急切的問東皋公說:“父兄大仇不能得報,我被困在此地實在是度日如年,您想到了什么妙計來幫我?”。東皋公回答說:“辦法我已經(jīng)有了,現(xiàn)在就差一個重要的人物了,他馬上就來了,你安心等待即可”。
伍子胥聽到此話,不知道該不該相信東皋公,畢竟他們之間沒有任何交情,他也不是太了解東皋公這個人。晚上就寢的時候,伍子胥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他在糾結(jié)著到底該怎樣做。如果自己離開東皋公,獨自一人想辦法出關(guān),這和送死沒區(qū)別,如果在這邊繼續(xù)等的話,又不知道還要等多久,心中焦急萬分的伍子胥一夜未睡。
第二天早上,東皋公看到伍子胥,非常的驚訝的說:“你怎么一夜之間頭發(fā)全白?”伍子胥拿過銅鏡一看,發(fā)現(xiàn)自己的頭發(fā)已經(jīng)雪白如雪,而旁邊的東皋公卻拍手稱好,連聲說“這是上天的安排啊!”
原來,東皋公找到一個和伍子胥長的非常相像的朋友,準備讓他裝扮伍子胥,然后讓伍子胥和太子裝做那個人的仆人,當官兵捉拿他的朋友的時候,白發(fā)的伍子胥和太子可以乘機出關(guān)。事后,士兵發(fā)現(xiàn)抓錯人了,也不會想到伍子胥已經(jīng)逃出關(guān)外去了。
就這樣神不知鬼不覺的,伍子胥逃出了昭關(guān),最后來到了吳國,幫助吳王破滅大楚,得報父兄之仇。
伍子胥怎么死的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賜劍伍子胥,令他自刎。抱著怒其不爭的憤怒,伍子胥自刎而亡。死前他曾要求下人將他的眼珠挖下放在國都大門之上,他要看著吳國滅亡。聽到這條消息的吳王夫差非常的氣憤,五月初五這天令人將伍子胥的尸體扔到錢塘江中喂魚。
伍子胥畫像
為吳國立下不世之功的伍子胥為什么會被夫差賜死,死后還沒能留下一個全尸,原因有三:
一是伍子胥擁有著不世之功,就是所謂的功高蓋主。吳王闔閭在死之前,傳位給了夫差,又給了伍子胥吳國的最高爵位,封為相國公,囑咐他輔佐夫差。夫差即位后,伍子胥也能盡心盡力的輔佐他。但是面對著伍子胥,夫差總是有著說不出的壓迫感。夫差是一個有著才華的統(tǒng)治者,他對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他又是一個非常自負的人,伍子胥和夫差在一些政治軍事有著很大的分歧。盡管伍子胥沒有不臣之心,但夫差不會這么想的,任何一個統(tǒng)治者對自己的位置是非常敏感的,會盡一切手段來滅殺威脅自己地位的因素。
二是伍子胥的個人性格使得他被夫差殺死。伍子胥雖然文武全才,但是他的成就多集中在軍事之上,長期混跡于軍旅之中,他就有了武人所有的那種耿直。有時候會和夫差因為朝事爭吵起來,這讓剛剛即位的夫差感到很不舒服,
三是小人作祟,伍子胥在苦勸夫差先滅越后伐齊無果后,被夫差派去出使齊國。出使齊國的伍子胥預(yù)見到了吳國的滅亡,為了保存家族的香火,他將自己的兒子托付給齊國的好友。這件事被一個叫伯嚭的人知道,他將此事報告了夫差,并告訴夫差伍子胥早已投靠了齊國,憤怒的夫差最終賜死伍子胥。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