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明末崇禎皇帝的歷史評價,史家多借清代官修《明史》中“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來為其申辯。如清初張岱曾經(jīng)這樣說道,“古來亡國之君,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窮兵黷武亡者,嗟我先帝,焦慮心求治,旰食宵衣,恭儉辛勤,萬幾無曠,即古之中興令主,無以過之”。
民國的明清史學者孟森則議論說:“熹宗,亡國之君也,而不遽亡,祖澤猶未盡也。思宗而在萬歷之前,非亡國之君也,在天啟之后,則必亡而已矣。”
網(wǎng)絡配圖
總而言之,崇禎是個勤勉的好皇帝,明朝亡在他手上,多少有點冤。
臨危受命
據(jù)有關史料記載,崇禎皇帝朱由檢勤政到為處理公文徹夜不眠。一次,他去慈寧宮拜見宮中最有威望的劉太妃(崇禎帝祖母輩)時,竟然坐著睡著了,劉太妃命人拿來錦被給崇禎蓋上。崇禎醒來后苦澀地說,為處理公文,召見群臣他很少能休息,已經(jīng)兩夜未眠,說罷與劉太妃相對落淚。朱由檢白天在文華殿批閱奏章,接見群臣,晚上則在乾清宮看奏章,遇到軍情緊急時便連續(xù)幾晝夜不能休息。
崇禎是明朝自太祖以來罕見的勤政之君,除了照例應免日期之外,每日視朝,并參加日講和經(jīng)筵。一日,他參加日講時,由于疲憊不堪,隨意把腳放到臺楞之上。當時日講官文震孟正好講到《尚書》中“為上者奈何不敬”一句,便抬眼注視皇上翹起的腳,朱由檢不好意思地以袍袖遮掩,把腳徐徐放下??梢?他對日講也是認真對待,并非敷衍了事。
朱由檢還是一個好學不倦的皇帝,博覽群書,舉凡《四書》《五經(jīng)》《資治通鑒》《通鑒綱目》《大學衍義》《貞觀政要》《皇祖明訓》《帝鑒圖說》等典籍幾乎朝夕不離手。他還命令武英殿中書,畫歷代明君賢臣圖,寫《正心誠意箴》,制成屏風,分別安放在文華殿、武英殿,以便隨時激勵自己。
在我國歷史上,勤政往往與政治聯(lián)系在一起,君主勤政,政治清明,而崇禎皇帝勤政竟跟亡國聯(lián)系在一起,也是一則特例。清人蕭徵模詠崇禎皇帝的詩歌這樣寫道:
網(wǎng)絡配圖
心匪不仁計則窮,減夫派餉事重重。
可憐三百年夭下,斷送憂勤惕勵中。
荒政亡國,勤政亦亡國。雖非亡國之君,卻當亡國之運,朱由檢的人生經(jīng)歷著怎樣的起伏?
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四日,即明熹宗朱由校駕崩后十余日,朱由檢在皇極殿即皇帝位,改年號為崇禎。在選擇年號問題上,朱由檢頗有斟酌。當時閣臣提供四個年號供他選擇,一為“乾圣”,朱由檢說“乾為天,圣則安敢當”;二為“興?!?朱由檢說“中興甚好,亦不敢當”;三為“咸嘉”,朱由檢認為“咸旁為戈,今方欲息干戈,勿用”,于是選擇崇禎為年號。即位伊始,崇禎皇帝朱由檢已經(jīng)做了決斷,他要整飭內(nèi)政,重振江山,挽救時局。
鏟除“客魏”
朱由檢正值血氣方剛,年輕氣盛之時,他滿懷信心要重拳出擊了。就時局而言,朱由檢首先要解決的是宮禁內(nèi)部的危機,鏟除“客魏集團”。
網(wǎng)絡配圖
崇禎帝的異母兄明熹宗朱由校,性耽玩樂,政權實際把持在以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兼東廠太監(jiān)魏忠賢為首的魏黨集團手中。魏忠賢本是河間府肅寧縣的市井無賴,萬歷十七年(1589)自閹后被選入宮,熹宗即位后魏忠賢與熹宗乳母客氏互相勾結,一個自稱“九千歲”,一個自稱“老祖太太千歲”,操縱朝政,為禍宮禁,并網(wǎng)羅了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一大批爪牙。為了確保自身的安全,掌握實權,成為名副其實的天子,朱由檢必須除掉“客魏集團”。在這場交戰(zhàn)中,朱由檢表現(xiàn)出非凡的勇氣和智慧,打了一個漂亮仗。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至高無上的天子更迭往往意味著自上而下的王朝內(nèi)部的變革。新任君主即位之后,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各派力量均心懷狐疑,互相觀望,彼此猜測并試探。人們仿佛在關注一只即將破殼而出的雞雛,彈殼在輕微震動,跡象已十分明顯,但究竟會從什么方向,從哪個位置,以何種形式,沒有人能夠得出確切的結論。魏忠賢狐疑地盯著彈殼,心神俱疲。
朱由檢深知魏忠賢黨羽甚多,故未輕舉妄動。他不露聲色,等待時機,從心理上對政敵發(fā)動強大的攻勢。明熹宗駕崩,魏忠賢失去強大靠山,既擔心往日劣跡暴露,又害怕苦心經(jīng)營的政治資本不保,紫禁城內(nèi)政治空氣神秘莫測,平靜之中掩藏著風雷。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