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吳三國歷史能夠受到舉世矚目,首功歸于羅貫中的一部《三國演義》,使得三國歷史變得如此鮮活,人物躍然紙上。但是,這同時也埋沒了三國時期真正的歷史,造成了無數的曲解。相比小說,史書《三國志》反倒成了陪太子讀書的角色。
網絡配圖
比方人們最津津樂道的武將排行榜,關羽的武力被大大低估,趙云和馬超被過分抬高。事實上,蜀國除了關羽,真的再沒有什么個人武藝能力出色的將領,五虎將其實徒有虛名。但一個關羽便足夠貫穿古今中外,成為最勇猛的武將,第二名無論是誰,恐怕都不及他一個零頭。
其余的猛將,魏國占多數,吳國占少數。三國演義中,魏國夏侯杰被張飛一聲吼嚇死在霸陵橋頭,事實是,夏侯杰很可能沒有與張飛撞面,而且,夏侯杰是曹營中公認的膽子大,包括曹操在內全軍都稱他“虎膽將”,最艱苦最難以達成的任務,曹操交給他就放心,遠程奔襲烏丸,無論是策劃還是領軍實施,5000騎兵蕩平10萬烏丸大本營,都是他一人之功,幾乎沒郭嘉什么事。而且他的機智也超乎常人,年幼時以實際行動駁斥過“司馬光砸缸”,他是罕見的特種作戰(zhàn)奇才。樂進于禁等被稱為五子良將也是有道理的,他們的個人勇力,指揮才能,德行素養(yǎng),都對得起這個稱號。
吳國方面,盛產儒將。反倒是作為統(tǒng)治者的孫氏子弟,上前線卻各個都是猛虎,這是吳國特色,都督在后面掠陣,皇族在第一線流血打拼。公元240年之后,孫家的人才逐漸凋零,但是此時吳國又出了個丁奉,這家伙也是喜歡沖鋒陷陣的,在對陣曹營的30年間,無數次率領極少的人馬沖進曹軍大陣,而且每次都有去有回,頗有斬獲,最狠的一次,帶了3000人本想襲擾一下,結果直接擊潰胡遵的七萬大軍。曹軍在合肥一線,每次聽說丁奉到前線了,就會把路障等工事增加十倍。
網絡配圖
此外,呂布的戰(zhàn)略籌劃能力和忠誠度也是被演義打翻在地的,他的武力卻被捧上天。事實上是,他確實是一個奧運冠軍級別的射箭運動員,但是個人戰(zhàn)斗力,三國武將個人武藝前十可能都排不進去,跟關羽單挑簡直是找死,要是“三英戰(zhàn)呂布”還不分分鐘把他秒成渣。
文官方面,演義倒是歪曲不多,一些橋段甚至照搬三國志。只是,諸葛亮的軍事能力被演義神話,關于他的內政能力卻被大大弱化。
最委屈的是賈詡,他的能力被低估很多。此外,簡雍、糜竺、李嚴、劉巴、法正、許靖、鄧芝、杜微、杜瓊,華歆、袁渙、任俊、董昭、毛玠、王肴、司馬朗,以及與諸葛亮“舌戰(zhàn)”的東吳群儒們,這些文官的能力和作用,都被大大低估了。事實上,他們每一個都抵得上至少大半個諸葛亮,如果從戰(zhàn)略角度來看,每一個都抵得上二十個趙云。
網絡配圖
三國演義我讀了不下5遍,三國志正在讀第2遍,越讀越覺得,《三國志》的意義要比《三國演義》大得多。可惜,現(xiàn)在大多數人對真正的歷史都不太感興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