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一共存在了563年,秦朝一共存在了十四年。秦國(前770年-前207年),周朝時華夏族在中國西北地區(qū)建立的諸侯國。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發(fā)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
秦國(前770年-前207年),周朝時華夏族在中國西北地區(qū)建立的諸侯國,始祖秦非子是商紂王手下名將飛廉(蜚廉)之子惡來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鎮(zhèn)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并遂為諸侯。
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先祖秦非子因養(yǎng)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
治都於秦邑,使復嬴氏祀,號曰“秦嬴”,秦國伊始。公元前821年,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再次賜以秦(天水),即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天水)之地。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岐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發(fā)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后裔,舜賜其嬴姓。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
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的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不斷加強,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秦王政先后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前221年,秦王政稱帝,史稱“秦始皇”。
在秦朝時期所建造的建筑:長城
長城,別稱萬里長城,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用以限隔敵騎行動的長城,位于中國北方地區(qū),總長度21196.18千米。
長城之稱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長城最通用的稱謂。《史記·楚世家》載:“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筑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余里,以備楚。
在秦朝時期所改變的郡縣制度。
秦始皇二十六年丞相 王綰請封諸皇子為燕、齊、楚王,得到群臣的贊同。 [54] 廷尉李斯力排眾議,主張廢除分封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縣制度。秦始皇接受了 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陸續(xù)增設至四十余郡。中央集權的制度從此確立。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