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這是后人對三國之一的蜀漢政權人才嚴重缺失的生動形象地描述。蜀漢人才缺乏,而將才更是奇缺,以致于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之時,軍中將領已經(jīng)到了捉襟見肘、不得不用武功平平的廖化為前營先鋒的地步,而蜀漢的開國之初,那種 “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叱咤風云、朝內軍中文武人才濟濟的壯觀氣象早已不復存在。那么,當年人才濟濟的蜀漢何以落到如此的地步呢?而相比之下,曹魏的人才培養(yǎng)系統(tǒng)卻非常好,第二代人才輩出。
網(wǎng)絡配圖
筆者認為,這與時任蜀漢丞相的諸葛亮失敗的用人之道、以及下一代的人才建設上的無為不無關系。
一味的吹捧歷史人物,和一味的貶低歷史人物,是毫無意義的。諸葛亮大有被完全神話的趨勢,那看多了諸葛亮神機妙算的事跡,我們今天著重說說他用人以及處事上的不恰當之處。
一、關羽遭殺害的催化劑
關羽與劉備“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逼鋫€性高傲,目中無人,但也有通情達理的一面。諸葛亮對他的特點應當說是相當了解的。然而,當“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于諸葛亮,問‘超人才可比誰類’”時,諸葛對這種基本屬于了解情況的詢問,不是根據(jù)客觀情況如實相告,卻對關羽曲意奉承:“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當與益德并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p>
這種不合實際的吹捧,使本來就個性高傲的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p>
網(wǎng)絡配圖
一直以來,諸葛亮在不斷助長他的自大情緒,而不是適時的采取一些合理的方式制約。及至后來陸遜假意稱頌他“小舉大克,一何巍巍!……將軍之勛足以長世”時,便“意大安,無復所嫌?!苯K于釀成了“大意失荊州”并遭到東吳殺害的悲劇。
雖然荊州失守,關羽敗亡受多種因素影響,但諸葛亮的吹捧卻是他自我膨脹的催化劑。
二、重視法正,卻放縱法正,致使法正一生罪惡累累,黯然病逝。
法正原在劉璋手下為官,“為其州邑俱僑客者所謗無行,志意不得。”于是,法正暗中投降劉備,為引劉備入川立下大功,后又在攻取漢中的戰(zhàn)役中出謀劃策,功勛卓著,被劉備封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tǒng)都畿,內為謀主?!比欢ㄕ问窨ぬ睾螅滦蟹矫娌o改觀,“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shù)人?!边@種違法亂紀的報復行為,引起同僚的不滿。
有人對諸葛亮說:“法正于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比欢匾詧?zhí)法嚴峻著稱的諸葛亮卻說:“主公之在公安,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于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復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對于法正的放縱,他人只是請諸葛轉告劉備,加以約束,作為軍師的諸葛亮不僅不答應,反而說其亂法有理,情有可原。那么,諸葛亮為什么會說出如此失刑政的話呢?可以從兩個方面找原因。一是諸葛不愿得罪或得罪不起法正。因為法正此時的功績、地位、甚至智謀都在諸葛之上,且“亮又知先主雅愛信正,故言如此?!?/p>
網(wǎng)絡配圖
其實,諸葛亮深知,此時在文臣中只有法正是自己最有力最現(xiàn)實的競爭對手,由于法正深得劉備寵信,自己是難以直接撼動其地位的,因此只有縱其進一步違法亂紀,以招罷官甚至殺身之禍,自己才有可能取而代之。只是諸葛亮的這一招“捧殺”尚未見大效,法正便黯然病逝了。
三、使用黃忠,但時常壓制黃忠,致使黃忠一直屈居人下。
黃忠是劉備的主要將領之一,他作戰(zhàn)時,“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在攻取益州時立有大功,后又在奪取漢中的戰(zhàn)斗中“推鋒必進……一戰(zhàn)斬淵”,再創(chuàng)奇功。因此,劉備決定提升黃忠為后將軍。而諸葛亮卻說:“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先主曰:“吾自當解之?!彼炫c關羽等齊位,賜爵關內侯。
網(wǎng)絡配圖
黃忠戰(zhàn)功卓著,劉備獎進他,理所當然。而諸葛卻要劉備遷就關羽,壓制黃忠,作為軍師競可如此賞罰不明!這只能說明諸葛亮在處理此事時懷有私心。本來,關、張與劉備恩若兄弟的關系就是諸葛亮無法比擬的,馬超又是侯門之后,名望也很高,現(xiàn)在又提升黃忠為后將軍,其地位似乎超過了自己,這當然是他不愿看到的,但又不便明說,只好借口怕“關羽不悅”來阻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