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岳飛死因之謎在歷史上大家都是互有爭議,而目前更有一種說法塵囂之上,認為是岳飛不聽皇帝的命令,執(zhí)意要迎回二圣結果被皇帝假秦檜之手害死岳飛?那么歷史上真的是那樣嗎?本期小編將給大家?guī)硪晃粚W者的說法,他認為這一切都只是我們的主觀猜測,并且他提出了有力的證據(jù),證明一切都是荒謬,那么,這些證據(jù)都有哪些呢?
網(wǎng)絡配圖
一, 喊“迎二圣”的都有誰?
很多人以為,“恢復中原,迎還二圣”這個口號是岳飛提出來的,大錯!這口號是趙構最早提出的。當時岳飛還僅僅是一名九品小武官,他有什么資格提出這個事關趙家皇朝政治軍事路線和家族倫理的國策性口號?這個口號只有宋高宗趙構才有資格提,并且是不得不提,不提就是背義忘親,是為大不孝,要遭天下人唾罵的。千萬不要小看“孝悌之道”在古代的重要性。
所以,趙構在即位詔書中就有“同徯兩宮之復”之語,這就是“迎二圣”口號的前身。后來,趙構仍不忘時時提起,舉例:
“戊午,輔臣進呈曲赦淮南事目,帝曰:‘敵雖遠去,然南北之民,皆吾赤子,當事兼愛并容之意。中原未復,二圣未還,赦文不可夸大,第使實惠加于兩淮百姓,乃朕指也?!?/p>
“壬申,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入辭,尚書右仆射趙鼎、知柩密院事張浚、參知政事沈與求、簽書樞密院事胡松年侍。帝命光世等升殿,諭曰:‘敵南侵,蓋有窺江、浙之意,賴卿等戮力捍敵,使其失律而去,朕甚嘉之。然中原未復,二圣未還,朕心歉然,卿等其勉之!’”
“時世忠與劉光世、張俊相繼入覲,世忠奏:‘金人退兵,陛下必喜?!墼唬骸瞬蛔阆?,惟復中原,還二圣, 乃可喜耳?!?/p>
既然皇帝口口聲聲說“迎二圣”,那么底下的文武大臣也都紛紛響應,都有誰喊呢?舉例:
建炎初,岳飛的伯樂宗澤老元帥鎮(zhèn)守汴京時,曾多次上表,請趙構還京,他說:“臣奉迎鑾輿還都而后,即當身率諸道之兵,直趨兩河之外,親迎二圣,雪靖康一再之恥?!?/p>
紹興二年(1132),鹽官進士張九成殿上召對時,對趙構說:“每感時遇物,想惟圣心雷厲,天淚雨流,思掃清蠻帳以迎二圣之車?!?/p>
“兀術窮蹙,求會語,祈請甚哀。世忠曰:‘還我兩宮,復我疆土,則可以相全?!必Pg語塞?!笔钦f建炎四年(1130),金兀術困在黃天蕩,愁眉苦臉沒辦法了,就向韓世忠請求談判。韓世忠說,想談判,先把我國二圣送回來,再把被你們侵占的大宋國土還回來再說!”
紹興十一年(1141)岳飛下獄,趙氏宗室趙士褭諫勸趙構,說:“中原未靖,禍及忠義,是忘二圣,不欲復中原也?!?/p>
還有一個大臣叫連南夫的,“于此朝群臣,則問以迎二圣之策;于此見將士,則問以回二圣之謀?!碧匣实蹫橹袆??!蹦钅畈煌ィ砂掩w構感動的。
甚至為迎二圣,尋求與高麗連結的。建炎二年(1128),武官楊應誠上言“嘗隨其父任邊吏,熟知敵情。若自高麗至女真,其路甚徑,請身使三韓,結雞林以圖迎二圣?!庇谑勤w構命楊應誠為大金高麗國信使,出使高麗。
所以,“迎二圣”這個口號,在當時就是趙構帶頭喊,時時喊,朝中文武大臣人人跟著喊的全國性政治口號。而岳飛喊就是找死?簡直無稽之談!
網(wǎng)絡配圖
二, 岳飛眼中的“二圣”是只不過是皇帝的親戚,并且最先停止喊“迎還二圣”。
岳飛早年是跟著趙構喊過幾次“迎二圣”,但是,隨著政治形勢的變化,岳飛敏銳地察覺到這個口號的提法不妥,加上金人老是威脅趙構,要立欽宗在中原做傀儡皇帝,跟他南北朝對立。所以,從紹興六年(1136)起,岳飛無論在任何場合,都不再提起“二圣”、 “淵圣”之類的字樣。例如,紹興七年(1137)春,岳飛的奏折《乞出帥札子》中,寫道“異時迎還太上皇帝、寧德皇后梓宮,奉邀天眷以歸故園,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歡,陛下高枕無北顧之憂,臣之志愿畢矣?!?/p>
文中的“太上皇帝”是指徽宗(其實已經(jīng)死在金國,但金人隱瞞了這個消息兩年),而被稱為“淵圣”的欽宗,岳飛則把他跟其他被擄的皇親國戚一股腦兒劃歸到“天眷”里頭了。“淵圣”這個稱呼至少還承認了欽宗曾經(jīng)的皇帝身份,而“天眷”呢?只不過是皇帝的某個親戚而已,都不認你這個舊皇帝了。岳飛是最先停止喊這個口號的大臣之一,到他被害時,他已整整五年沒有喊過“迎二圣”這個口號了。他眼中的二圣(特別欽宗),僅僅是金國的俘虜、已失法統(tǒng)的亡國之君、老被金人拿來做政治威脅的麻煩精、當今皇帝的兩個倒霉親戚而已。
岳飛的立場十分明確:就算從金人手里迎二回徽宗和欽宗,也不能以舊皇帝的身份迎回來,而是讓他們以皇室家族成員的身份回來,特別是還活著的欽宗。所謂“天眷”,就是否定了欽宗的法統(tǒng),完全支持趙構統(tǒng)治的合法性。岳飛的政治頭腦,在當時的大臣里已屬出類拔萃。再加上他的軍事天才,所以,趙構對他極其器重,短短幾年,“位至將相”,武官至最高(太尉),文官到從一品(開府儀同三司),最后任樞密副使,地位相當于副宰相。
三,趙構的皇位具有合法性,欽宗是才是失去法統(tǒng)的那個。
有人說趙構最怕二圣回來,回來他就得退位,因為其位不正,這種說法不成立。趙構的皇位,在法統(tǒng)上,完全沒有問題。首先他所有兄弟全被擄往金國,僅剩他一個皇子了,他是最具繼位資格的。并且趙構十分精明,他找來了他六伯宋哲宗的原皇后孟氏,尊為太后,再由孟太后主持,把皇位傳給他。然后再借孟太后之手,為欽宗辦了退位手續(xù)和議式,并遙尊其為太上皇。欽宗降敵而亡國,這是宗法重罪,所以,欽宗就算歸宋,也沒有重歸帝位的合法性,等待他的,多半是慘淡的軟禁生涯,就如同徽宗退位后曾被欽宗軟禁,唐玄宗退位后被兒子唐肅宗軟禁至死一樣。更何況欽宗歸宋也已是朝中無人,手中無兵,民心盡失。
所以,欽宗歸宋對趙構造不成任何威脅。而岳飛對欽宗非但不同情,反而還明確提醒趙構,對金人操控下的欽宗及其兒子要提高警惕和防范。例如,趙構不育且沒有立太子,金人抓住這一點,放話要放欽宗的兒子,原太子趙諶歸宋,岳飛就第一時間站出來阻撓,不承認趙諶這個太子,建議趙構立自己的養(yǎng)子建國公趙瑗為太子,以加強趙構皇權的穩(wěn)定性,挫敗金人的亂政的陰謀。(這是岳飛的另一個頗受爭議的事件,即所謂干政“立太子”,我已在文章《岳飛“建議立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為何朱熹對此贊賞有加?》中有過詳細解釋,在此就不多說了。)
不管趙構在最初提出“迎還二圣”這個口號時,是真心還是假意,可以肯定的是,他是真真實實地這樣做了。原因,就不說什么“孝悌之道”之類的堂而皇之類的理由了,只一點,欽宗在金國手里,對他造成政治威脅,他就必須這么做。一個金人扶植的劉豫“偽齊”都給趙構造成極大麻煩,他要滅之而后快,更何況金人放話,要放欽宗中原做傀儡皇帝,跟他南北朝對立,這事絕對不可以發(fā)生!所以,趙構多年來一直在跟金人談判,迎回二圣,關鍵是迎回欽宗。宋金的兩次和議,歸還徽宗梓棺和欽宗,都是宋朝開的最重要的條件,之后又進行了多次談判。但是金人看得清,欽宗捏自己手里才對趙構造成威脅,所以堅決不放人。
網(wǎng)絡配圖
對于岳飛,他最大的理想是“恢復中原”,而“迎還二圣”對他來說,只是戰(zhàn)利果實之一,順便接回來而已(說起來金人被打急了二圣被撕票的可能性更大)。對于趙構,作為一國之君,“恢復中原”和“迎還二圣”,都是他不可推卸的責任。但他只是一味跟金人談判“迎還二圣”,而無心“恢復中原”,因為前者比后者操作起來簡單得多,也省心得多,對趙構來說,更重要得多——中原被侵占了沒關系,數(shù)以百萬的百姓淪為亡國奴也沒關系,軍隊在收復中原的過程中勢力擴張才是大麻煩,而眼下父兄在金人手里,對自己造成的政治威脅才是首先要解決的,一定要求爺爺告奶奶讓金國放回來,把“二圣”掌控在自己手中!
綜述以上,有誰還會說岳飛“迎二圣”是違背了趙構意愿?有誰還會說趙構因“迎二圣”殺了岳飛?更可笑的是,這些人還總把“迎二圣”和“立太子”這兩件事放在一起說,說岳飛沒頭腦犯大忌自找死死不冤,可他們自相矛盾的是,“迎二圣”是支持欽宗威脅趙構的(他們口中),而“立太子”卻是反對欽宗(之子)支持趙構的,這一來,他們到底是想說岳飛精分,還是他們自己精分?
所以,以宋史研究會前會長鄧廣銘先生在《南宋初年對金斗爭中的幾個問題》關于岳飛“迎二圣”段落中的最后一句作為本文結語:以為岳飛因主張迎還欽宗而遭趙構毒手之說,是完全昧于史實者的一種無稽之談!
由于許多一手資料的缺失,我們解釋的諸多問題都源于自身的主觀推測,所以無奈無法做到一錘定音的效果,這也就導致了我們歷史學家關于岳飛死亡之謎的諸多說法,希望能夠早日找到相關的原始資料,解開這個謎團。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