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黑肩,即周桓公,春秋初期周國國君,周公旦后裔,他是周定公的曾孫,(?——前694年),在位時為周桓王的卿士。
簡介
周公黑肩,他是周定公的曾孫,(?——前694年),在位時為周桓王的卿士。魯隱公六年(周桓王三年,公元前717年)他勸周桓王禮遇鄭莊公。周桓王不聽,于魯桓公五年(周桓王十三年,前707年)親率大軍征伐鄭國,虢公林父率領(lǐng)右軍,統(tǒng)屬蔡國、衛(wèi)國軍隊;周公黑肩率領(lǐng)左軍,統(tǒng)屬陳國軍隊。結(jié)果,周軍大敗,周桓王也被射傷。
魯桓公十五年(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桓王死后,莊王繼位。魯桓公十八年(周莊王三年,前694年),周公黑肩想立王子克而弒殺周莊王,辛伯勸告,周公不聽,結(jié)果辛伯告知莊王,周公黑肩被周莊王所殺,王子克逃奔燕國。
附注:根據(jù)周公家族家譜補足的周國世系
始祖:周文公、姬旦
周公旦,文王第四子,武王同母弟也,佐武王定天下,封于魯。留相王室,食邑歧周。后相成王,位冢宰,建官立政,制禮作樂。薨,謚曰文。唐追封為元圣,宋追封為文憲王。生八子,長子姬伯禽,就封于魯。次子伯羽,襲公爵。次伯(習(xí)中),封于凡;次伯齡,封于蔣;次伯羿,封于邢;次伯翁,封于茅;次伯翅,封于昨;次伯翔,封于祭。
注釋:
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弟,是武王兄弟中最聰明賢德、出類拔萃的一個。他與太師姜尚(姜子牙)、召公等共同輔佐周武王推翻商紂王的暴戾統(tǒng)治,初步匡定天下,因功大,被封于魯國。
周武王滅商后第二年就英年早逝,周成王尚且年幼,周朝初立,根基不穩(wěn),天下震恐。當(dāng)時除了商朝遺民不服之外,文王三子管叔度等也覬覦大位。所以周公旦讓長子姬伯禽到魯國任國君,自己留在首都(宗周)輔佐王室。周公爵的食邑在陜西岐山周族故地(歧周)。
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wèi),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p>
“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笨鬃又埃S帝之后,于中國有大關(guān)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按古書記載,當(dāng)此危難之際,為了繼承先祖公劉以來的周族遺志,為了天下長治久安,周公旦在取得召公、姜太公等國家棟梁理解支持后,取得共識,當(dāng)仁不讓地繼承了周天子位。后代帝王為了維護君君臣臣的虛義,于是有了周公是攝政、假王的說法。
在召公和太公姜尚等人的支持下,周公用三年先后粉碎了文王三子管叔、五子蔡叔等人勾結(jié)商紂之子武庚祿父和徐、奄等東方夷族反叛(三監(jiān)之亂),并通過東征把周朝疆土擴展到渤海、東海、黃海。
然后大興封建71國,初步建立了以周族宗室、有功之臣拱衛(wèi)周天子的政治架構(gòu)。
戰(zhàn)爭勝利后,利用戰(zhàn)俘修建東都洛陽(成周)之機,通過區(qū)別對待、攻心為上、恩威并施、就地安置、自力更生,徹底穩(wěn)定同化了商朝遺民。
在國家初定之后,周公汲取夏商幾代歷史經(jīng)驗教訓(xùn),為避免手足相殘、長治久安,讓貴族和平民都各安其分,建立了以嫡長子繼承制、長幼尊卑體系等為主的一系列宗法禮樂制度。為周朝八百年基業(y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也成為現(xiàn)代中國各地民俗的最重要來源,影響至今深遠。
周公發(fā)展了“天祚”理論,認天下并不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繼承自父兄手中,而是應(yīng)由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天子的子孫后代(更不要說官二代、富二代)沒有理由可以任意妄為而可以安享天下。他通過《康誥》等文書反復(fù)告誡子弟要體察下情,關(guān)注民生,不要驕奢淫欲,以免重新失了天下。
周公的偉大,更在于他可以身體力行自己所創(chuàng)立的宗法禮樂制度。為了踐行嫡長子繼承制,視天子大位如草芥,在國家安定后馬上讓位于成王,并且以身作則做好臣子的表率,恭恭敬敬地做成王冢宰。
周公的執(zhí)政理念最為孔子所推崇,是儒家思想的主要行政實踐來源。
周公一生功成、名遂、身退;既當(dāng)仁不讓,又不敢為天下先,是歷史上能做到這樣極致的第一人,也是后代道家思想的啟蒙者。
周公旦死后,被追謚為“周文公”。唐代追封周文公為“元圣”。宋代追封為“文憲王”。
周公旦有八個兒子。
長子姬伯禽,就封于魯國,為魯國國君。其后代以國為姓,是魯姓始祖。
次子姬伯羽(又名君陳),繼承了周公旦的爵位。周公是公爵,位列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之首,是周王以下最高的爵位。其后代以爵位為姓,是周姓始祖。
三子姬伯(習(xí)中),被封于凡國,其后代以國為姓,是凡姓始祖。
四子姬伯齡,被封于蔣國,其后代以國為姓,是蔣姓始祖。
五子姬伯羿,被封于邢國,其后代以國為姓,是邢姓始祖。
六子姬伯翁,被封于茅國,其后代以國為姓,是茅姓始祖。
七子姬伯翅,被封于胙國,其后代以國為姓,是胙姓始祖。
八子姬伯翔,被封于祭國,其后代以國為姓,是祭姓始祖。
二世:周襄公、姬伯羽(君陳)
伯羽,一名君陳,襲公爵,為成王、康王冢宰。恪尊父志,輔相王室,保全太和氣象。成王時賜族氏,以爵為氏,遂為周氏之始。年七十,薨,謚曰襄。生子二,長(赤頁),次赫。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