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廉出身的董昭為何被人看作小人?只是因為他所的“忠”跟別人的不一樣!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董昭這個人,在《三國演義》里名聲不顯,但在歷史上,他對曹操的作用,不亞于荀攸、賈詡等謀士。
董昭和這些大謀士相比,長處在于執(zhí)行,能把好規(guī)劃變成好現(xiàn)實。
既懂策劃,又能實操,董昭的舌頭和拳頭,一樣硬實。
生于公元156年的董昭,只比曹操小1歲,但他活了整整80歲,到公元236年才去世,曹操還專門向他學過養(yǎng)生。
這位老壽星,其實比賈詡活得都長。大家都記住賈詡,主要是因為賈詡兩次獻計,把曹操找得大敗。
董昭這個人,和賈詡的區(qū)別也在此。他仿佛就是專門為輔佐曹操而生的。
在輔佐曹操之前,董昭曾經(jīng)為袁紹服務(wù),但袁紹未珍惜。
孝廉出身的董昭,從基層縣長、縣令干起,袁紹占領(lǐng)冀州之后,任命他當參軍。冀州的鉅鹿郡和魏郡先后出事,袁紹派董昭為太守,董昭到任后,見招拆招,迅速平定局勢。
人才難得,袁紹對董昭大為贊賞。但是,董昭有個弟弟在張邈那,袁紹和張邈不和,有人誣陷董昭,袁紹就想收拾董昭。
這一年是公元193年,董昭37歲,他找了個理由,脫離袁紹。
與荀彧不同,他沒有直接遇到曹操,而是被河內(nèi)太守張揚留了下來。
不過,董昭勸張揚結(jié)好曹操。董昭還替曹操給占領(lǐng)長安的將領(lǐng)們寫信,幫著搞好各方面關(guān)系。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策劃,三國不少謀士都曾制定過。
但是,真正讓曹操把策劃變成現(xiàn)實的,很少有人知道是董昭。
公元196年,曹操在洛陽見到朝思暮想的漢獻帝。
15歲的天子,擺在曹操面前,曹操卻有些不會玩了。
曹操的身邊,只帶著董昭,他問:老董,下一步,怎么整啊?
董昭說:這洛陽里,頭頭腦腦太多,誰都不聽誰的。你想在這輔佐王室,整不了。解決之道,是把皇上搬家,搬到你能說了算的許縣。不過,這從長安到洛陽,屁股沒坐熱,又要搬家,大家肯定要反對。行非常之事,才有非常之功。
利弊精算之后,選擇不言而喻。
曹操又問:確實如此。不過,這里面有個難題,楊奉就在洛陽旁邊,他兵多將廣,可能不會讓我如意。
董昭說:楊奉好對付,過去他和你的關(guān)系不錯,你再多多給他送些禮,加深感情。感情深了,再和他說,想把皇帝挪到離許縣近的地方,這樣方便運糧食。這來來回回一溝通,等楊奉發(fā)覺我們的意圖時,皇帝已經(jīng)在許縣了。
好啊!曹操依計行事,順利將漢獻帝遷移到許縣。
從此,曹操擁有了最大的一張王牌。
挾天子以令諸侯,從一張畫的餅,變成一張能吃的餅。
在曹操后期,董昭又為他制作另外一張大餅。
這張餅,雖然做好了,但曹操沒吃,他留給了他兒子曹丕。
公元212年,漢獻帝準許曹操“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如漢丞相蕭何故事。
這種恩寵,已是人臣巔峰。
曹操也覺得很滿足,很爽。
然而,董昭告訴他:現(xiàn)在您看起來挺牛,而且您也講法守法,但是,大家全懷疑您啊。這個時候,不想著為子孫后代打好基礎(chǔ),作好自我保護,不太明智吧?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必須始終有風險意識。
一句話點醒夢中人。
曹操操控之下,先恢復古制,破除漢朝異姓不能為公為王的制度,于公元213年加封魏公,于公元216年加封魏王。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繼承王位,同年稱帝。
董昭,當仁不讓是曹魏的首席架構(gòu)師。
當然,在那些忠于漢的人士眼里,董昭是個小人。在那些反曹的人心里,董昭是個幫兇。
而在擅于養(yǎng)生,擅于護命的董昭看來,忠于劉、忠于袁、忠于曹,都不是真正的忠。
真正的忠,是忠于道。
公元232年,董昭當上司徒,他給魏明帝上疏,陳述當時拉幫結(jié)派、互相吹捧的時弊。
魏明帝隨后罷免了諸葛誕、鄧飏等人。
而諸葛誕、鄧飏等人,在董昭、魏明帝死后,重新被錄用,成為亂魏之臣。
從這件事看,董昭真是唯利是圖、明哲保身的小人嗎?
未必。他頂多算是一個現(xiàn)實主義者。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