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隋煬帝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駕崩,他的兒子楊廣繼承皇位,這就是隋煬帝。在歷史上這位改元大業(yè)、野心勃勃的皇帝,大多數(shù)時候被稱為一位暴君。
然而近些年隨著網(wǎng)絡的傳播,隋煬帝似乎有漸漸洗白的趨勢,很多人專門發(fā)帖夸獎隋煬帝的雄才大略,比如他征突厥,伐高句麗,開鑿京杭大運河。沒錯這的確是他做的一些大事,但僅憑這些他就能成為明君和有為之主嗎?僅僅是因為他急功近利耗損國力過重百姓才反的他么?當然不是,持這種觀點的人,并不了解歷史上真實的隋煬帝有多殘暴,只是那些網(wǎng)帖為了突出自己的觀點,把那些從前文字時代隋煬帝人盡皆知的暴虐行為有意識地忽略了。今天子晟跟大家一起重新了解一下隋煬帝到底做了哪些不得人心的舉措,才導致天下萬民皆反,狼煙四起。
隋煬帝繼位的第二年(大業(yè)元年,605),他便下令強迫人民給他營造顯仁宮(在洛陽附近)和西苑(也在洛陽附近)。為修筑顯仁宮,長江以南、五嶺以北的各種奇材異石,以及全國各地的各種珍禽奇獸等,都被強征到洛陽。西苑的規(guī)模異常宏大:周圍有兩百里,苑內(nèi)挖有人工海和渠。海中堆有蓬萊、方丈、瀛洲諸山,高出水面一百多尺,山上筑有臺、觀、殿、閣,十分華麗;沿渠有十六院,院中樹木秋冬凋落時,則用各色綾羅剪成花葉,綴在枝上,水池內(nèi)也用彩色綾絹做成荷、芰(菱的一種)、菱、芡(qian,一年生水草),這樣看起來就四季常青了。據(jù)記載,隋煬帝在位,“無日不治官室”,自長安至江都(今江蘇揚州),便有離宮四十余處。以絲綢為樹披衣,民間眾多百姓卻衣不蔽體,隋煬帝這一荒謬行為受到許多外國使者的嘲諷。
這么多的豪華宮殿,隋煬帝仍然不滿足,他還要巡游天下。從大業(yè)元年到大業(yè)十二年,隋煬帝曾三次巡游江都。巡游的目的,主要是想彰顯武力,憑借皇帝的威嚴,在政治上對江南地區(qū)人民的反抗起震懾作用,但是也帶有很大程度的游玩享樂成分在內(nèi)。因為倘若單純是震懾,帶軍隊就可以了,而隋煬帝可不只帶了軍隊,還帶了大量僧、道、尼、樂妓等各色人等。每次出游,耗費的財力物力,實在無法計算。以第一次巡游為例:早在好幾個月前,隋煬帝就派人往江南監(jiān)造龍舟及各式雜船,以備應用。
隋煬帝下令建造的龍舟高達四十五尺,長二百尺,分四層:上層有正殿、內(nèi)殿、東西朝堂;中間兩層有一百二十個房間,都飾以金玉錦繡;下層為內(nèi)侍所住。其他船只雖較龍舟為小,裝飾也極為豪華。
公元605年秋天,隋煬帝帶著皇后、妃嬪、文武百官,以及大批和尚、尼姑、道士、侍役、衛(wèi)隊,從顯仁宮出發(fā),分別乘坐小船自漕渠出洛口(洛水入黃河之口),然后改乘龍舟及其他各類船只,前往江都。大河中,船隊首尾相接足足有二百余里,僅僅船夫就使用了八萬余人。兩岸有以萬計的精銳騎兵隨行護衛(wèi),蹄聲動地,旌旗蔽野。
隋煬帝做皇帝十四年,經(jīng)常巡游在外,留在京城的時間,總共加起來還不足一年;而每次巡游,跟隨的妃嬪、宮娥等人,“常十萬人”,需用的食物用品,都要地方州縣供給,五百里內(nèi)的百姓都得貢獻食物,實際的負擔都落到無辜百姓頭上。廣大百姓在這種繁苛的征斂和役使下,苦不堪言。甚至所過之處民用物資為之損耗一空,無數(shù)百姓因此而傾家蕩產(chǎn),餓殍滿野。
隋煬帝在位期間,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和方便搜刮江南財富,先后役使數(shù)百萬民夫,利用前人經(jīng)營的基礎,開掘了通濟渠、山陽瀆、江南河、永濟渠等人工河道,完成了貫通我國南北的大運河工程,又有無數(shù)百姓倒斃在修大運河的路上。再加上三征高句麗征兵百萬,強征民夫數(shù)百萬,又不知多少人埋骨異鄉(xiāng)。
正是隋煬帝的種種“雄才大略”,使隋文帝時期數(shù)十年積蓄的國力浪費一空,使大隋朝的萬民無日得以歇息,無一人不被驅使徭役,最終導致民不聊生,烽煙四起。
諷刺的是,隋煬帝在遭受一系列叛亂打擊后,心理處于崩潰地步。此時的他未必沒有翻盤機會,手中尚有十幾萬戰(zhàn)力超群的精銳驍果,尚有許多郡縣忠于隋朝??伤麉s無東山再起的信心了,蜷縮于江都的宮殿日日以酒消愁,妄自嘆息“大好頭顱,誰人取之?”最終被憤怒的士兵殺死。
視蒼生為芻狗,待萬民如草芥。這種種殘暴作為,真的是一個有為之君能做出來的么?那些為隋煬帝強行洗白的人,罔顧事實,顛倒黑白,又是多么的荒謬與可笑啊!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