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項羽會中劉邦的反間計,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秦朝倒下,剩下的楚漢相爭,其中的精彩和后來的三國相差無幾,兩國相爭所用的計策無所不用,而軍隊之間打得更加激烈。那么究竟在這些戰(zhàn)斗中還有什么值得我們可以研究的呢?其實這之中,有那么意見決定了項羽以后敗局的決勝性事件,那就是項羽手下的謀士亞夫被項羽冷遇最后憤懣而死,要知道,亞父可是項羽帳下的第一謀士,前期幫助項羽取得各種成績,那么這樣一個人,應(yīng)該深得項羽信任才是,為什么項羽會中了劉邦的反間計呢?這個就很耐人尋味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其中的原因。
亞夫范增為什么如此大功卻依然因為項羽中了反間計而倒了霉呢?我認為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項羽這邊,一方面是劉邦這邊。項羽這邊大家可能都能理解,但我仍然要不厭其煩地再為大家詳細的敘述那次事件。劉邦為了離間范增和項羽究竟用了何種詭計呢?具體的我們已經(jīng)無法得知,但史書上說過這么一件事,項羽那個時候已經(jīng)開始懷疑亞夫范增了,但還是不信,于是派了個使者到漢,劉邦也放使者進來了,結(jié)果見到了,故意裝著驚訝的樣子說怎么是項羽的使者,我以為是亞夫的使者呢!于是態(tài)度突然轉(zhuǎn)變變得特別不友好,使者回去也就這樣報給了項羽。項羽果然從這就開始更加懷疑亞父了。那么這件事具體是怎么樣呢?
這段記載也說得很明白,楚營中謠言紛紛,說亞父范增與漢方勾結(jié)打算干掉項羽,項羽心中有些疑惑,又不好直接去問亞父,只好派人去漢營打探下虛實,到了漢營,劉邦自然歡迎,還盛情款待了使者,但當(dāng)劉邦得知使者是項羽派來的,故意大驚說,我還以為是亞夫的使者呢?于是命人把好酒好菜全部端走,換上了低劣的酒菜招待使者,然后語氣也不如之前。使者回去后,把所經(jīng)歷的全部告訴了項羽,項羽聽過,自然是更加懷疑了范增。這個結(jié)果也正是劉邦想要的。
但是我們知道的,范增和項羽關(guān)系十分密切,只要項羽稍微肯動一些腦子,就能想出這是劉邦的計策,也能知道范增不可能會想要干掉他,那么,為什么項羽還是上當(dāng)了,還是直到范增死了才明白過來,為什么項羽中這個毒如此之深呢?這里就有劉邦這邊的原因了。為什么會中計?因為這招實在是太簡陋了。
有的人可能不明白,為什么說他簡陋?因為這招難道不是正常人動個腦筋就可以想明白的嗎?那為什么如此簡單的計策項羽看不出來了?這就是劉邦的聰明之處,他利用了項羽對他的了解和項羽自己性格上的弱點,很好的用這招離間了范增和項羽。離間范增和項羽這個事情十分麻煩,但劉邦用很簡單的計策成功了。為什么?項羽曾經(jīng)也是和劉邦并肩作戰(zhàn)過,對彼此的性格都很了解,項羽知道劉邦是個市井小人而已沒有城府的,劉邦何嘗不知項羽高傲自負呢?項羽只知劉邦沒有城府,但他手下的人可不是,更何況劉邦一直在成長,但他項羽不僅不知道,自己還一點長進也沒有,做事依舊高傲自負,這才被劉邦以及他手下的利用,做了別人的江山的嫁衣。那么為什么這幾個因素成為了項羽的敗因?
項羽高傲自負,認為劉邦不可能用如此的計謀,覺得大男人就該堂堂正正的軍隊直接互干而不是用詭計,而且項羽也自視甚高,認為就算是劉邦用計也不可能贏過他,頂多稍微多點損失罷了,也因為這個,項羽和亞夫之間也是鬧過很多矛盾,本身項羽對于亞夫也就沒有像以前那般尊重了,再加上后期劉邦手下人才濟濟,劉邦自己有知道如何使用他們,但項羽有個范增卻用不來,自然給了劉邦可乘之機。只要項羽稍稍動動腦子,就能想出來,如果范增果然和劉邦暗中勾結(jié),互通款曲了,在事成之前,劉邦應(yīng)當(dāng)用力遮掩嘛,怎么可能主動交待呢?
這個離間從向楚營放出風(fēng)聲到劉邦做戲再到騙過項羽,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且招招正中項羽的弱點,對項羽弱點的了解可謂是這個計策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更何況,劉邦已經(jīng)不是從前的劉邦了,項羽卻依舊是那個從前的項羽。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