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對于楚昭王你知道多少?
平王沒了,費無忌死了,已經(jīng)身為吳相的伍員仇恨卻沒有消減,他決心復仇到底父債子還,昭王因此就遭了罪了。
昭王到底遭了了什么罪?
伍子胥幫助公子姬光殺了吳王僚,奪了王位,這個吳國闔閭可不是等閑之輩,志在和楚國爭霸,又經(jīng)伍子胥推薦得了孫武,吳國是氣勢如虹,楚國是“病貓”一只。
在伍子胥的一再要求下,闔閭決心伐楚,但又擔心楚的附屬國太多難以取勝。就在這時,囊瓦做了點貢獻,這小子太貪,向蔡侯和唐侯索賄不成就扣人,得了賄賂再放人。激怒了蔡國、唐國叛楚附吳,吳王借機發(fā)兵伐楚。
戰(zhàn)端一開,孫武率吳軍棄船登陸逼向漢江,屢戰(zhàn)屢敗的囊瓦窮途末路之時,司馬沈尹戍來進計,千里奔襲燒吳軍戰(zhàn)船斷吳軍退路,兩面夾擊吳軍,本來這是個奇計,差點斷送了孫武這個“兵圣”的威名,可這囊瓦爭功心切,主動出擊被吳軍擊敗,吳軍渡過了漢江,沈尹戍的妙計成了泡影。
戰(zhàn)爭第一階段的結(jié)果是楚軍兵敗,囊瓦畏罪外逃,沈尹戍自殺。
吳軍打敗了楚軍主力,長驅(qū)直入兵臨都城。伍子胥從“驢拉磨”中悟出破城的道理拿下了麥城。孫武率領(lǐng)吳軍主力水淹郢都和紀南城,三城皆破,昭王倉皇出逃,連老媽、老婆都扔給了吳軍,如果不是伯嬴機智勇敢,連母親都被人侮辱了。吳軍在郢都搶財物,亂人倫,伍子胥鞭尸罵平王,演繹了一出出丑劇鬧劇。
戰(zhàn)爭第二階段的結(jié)果是楚昭王流亡,吳軍因楚王失去人心而得楚,又因縱兵亂紀而失人心。
在楚國最艱難的時候,昭王得兩人相助得以復國,一個是隨的國君不怕吳軍施壓,容留了他;另一個是申包胥千里赴秦哭了七天七夜感動了昭王的舅舅秦哀公發(fā)兵救楚,又值吳軍中夫概想和闔閭爭奪王位發(fā)生內(nèi)亂,結(jié)果被秦、楚、隨聯(lián)軍所敗,昭王才結(jié)束流亡,回到郢都。
戰(zhàn)爭第三階段的結(jié)果是吳“失道寡助”,敗回了老家,昭王于流亡之中得以成熟,在“近親”、“忠臣”的幫助下得以復國。
這一場戰(zhàn)亂,其實都是楚平王和費無忌惹的禍。
吳軍敗走了,熊西和熊子期先回到郢都,收葬了平王的骸骨,重修了楚國的宗廟。派申包胥去隨國迎接昭王,昭王感念隨君在困難之中的鼎力相助,發(fā)誓永遠不侵犯隨國。隨國國君送昭王上了船才返回國都。
昭王船行大江之中,觸景生情,感慨萬千,他在失敗中知道了用賢強國的重要。船在航行中,忽然看見水面上有個東西,長的像斗那么大,紅色,讓人打撈上來卻沒人認得這是什么東西,用刀砍開,有瓤像瓜一樣,吃了十分的甘美,就分給左右隨行人等食用。昭王邊看著大家吃邊說:我們先吃著這無名果,但要記住它的樣子,等遇到知識廣博的人自然會有人知道它是什么?(后來還是孔子解開了這個謎)
這一天,船到了云中地界,昭王嘆了口氣說:這里是我逃難時遇到盜賊的地方,至今記憶猶新。就把船停在江岸,讓斗辛督促百姓建了一座小城在云夢之間,以便行人投宿。當時的云夢包括云和夢兩個地方,并不單指云夢澤,是春秋戰(zhàn)國時楚王狩獵區(qū)的統(tǒng)稱,大致包括整個江漢平原的東、西、北三面各一部分丘陵山巒。后人曾設(shè)云夢縣,至今還有楚王城的遺址,就是當年楚昭王所建。
熊西、熊子期離郢都五十里迎接昭王。君臣相見,百感交集,一起回到郢城,看到城外白骨成堆城內(nèi)宮苑破敗,不禁凄然泣下。
入宮來見了母親伯嬴,母子相向而泣。昭王對母親說:楚國遭受了這么大的災難,甚至讓人毀了宗廟,辱了王陵,這個仇一定要報。
伯嬴囑咐兒子:今天你能復位,一定要先賞功罰過,然后安撫百姓,先恢復國力然后再研究報仇的事。
昭王在他后來主國的日子里,真的按母親的話做了。
昭王當天晚上齋戒沐浴,第二天祭祀了宗廟社稷,又去平王墳前拜過,這才升殿會見群臣和百官。昭王說:我任用了肖小匪類,差點亡了國。如果不是眾位大臣努力,我?guī)缀醪荒茉僖娞烊??!笆撸讶酥?復國者,卿等之功!”
昭王又宴請秦將,厚賞了秦軍,然后歡送秦軍回國。
昭王根據(jù)此次救主救國的貢獻,論功行賞。任命熊西為令尹,熊子期為左尹。申包胥請來秦軍功勞最大,任命為右尹。
申包胥說:我請秦師是為了救國救君,不是為我自身的名祿。大王已經(jīng)返回了國都,我的志愿已經(jīng)實現(xiàn),不敢求功名利祿。
申包胥堅持不受封,昭王堅持必須封賞。申包胥看辭不掉,就帶著妻子逃走了。妻子百思不解,就問他:你勞神毀形,哭訴求人幾乎喪命,現(xiàn)在昭王論功行賞是你應該得到的,為什么還要東躲西藏搞的像賊一樣呢?
申包胥說:我初始是為全朋友之義,沒有泄露子胥的行蹤和謀算,因為為朋友守信,卻讓子胥得逞使楚國蒙難,這是我的罪呀!我曾對子胥立誓,他能滅楚,我就能復楚,所以我請來秦軍為楚王復國,這是我對君王守信。守信是我的人格本色,沾了利益就污濁了“信”字,我恥于那么做。
信守諾言的申包胥是中華民族守信的楷模,在本書中被稱為“列國十奇”之“奇信”。
申包胥帶妻子逃入深山不再出山,昭王找不到他,就為他建了個牌坊來旌表他的功勞,并親自取名“忠臣之門”。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