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冒險主義)實行錯誤的軍事戰(zhàn)略,1934年10月,紅軍第五次反“圍剿”遭到嚴重的失敗,中央紅軍被迫進行長征。紅軍的長征,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從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經過一年長驅轉戰(zhàn),勝利完成二萬五千里。
1、長征中的感人故事——年齡最小的11歲女紅軍。
在紅軍女戰(zhàn)士隊伍中,有一位年僅11歲的小姑娘,只見她身背一條線毯、腰別一把橫笛,手拄一根木棍,一路歌唱、吹奏為大家鼓勁,她就是長征中年齡最小的女紅軍——王新蘭。長征路上,王新蘭和戰(zhàn)友一起穿山越嶺,爬冰臥雪,無論吃多少苦,受多大罪,從不叫苦叫累,也從不掉隊。
不過,王新蘭確實太小了,爬雪山,她是靠拉著馬尾巴才攀上去的;過草地,她有些時候也不得不趴在紅軍大哥哥的肩膀上。盡管這樣,王新蘭只要有機會,就會立在風口、站在路邊。為戰(zhàn)友們送歌獻舞,加油鼓勁。小紅軍王新蘭愣是用稚嫩的雙腳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路,隨同大部隊勝利到達陜北。
2、突破臘子口
臘子口,是中央紅軍長征路上跨越的最后天險,周圍群山聳立,峽道寬僅8米。臘子河從峽口奔涌而出,只有一座1米多寬的木橋可通行。山后,敵人3個團縱深部署,企圖堵死紅軍北上之路。
1935年9月16日下午,紅軍先鋒紅4團向天險發(fā)起沖鋒。由于峽口太窄,兵力無法展開,從下午攻到半夜,連續(xù)十幾次沖鋒都告失敗。
關鍵時刻,一個外號叫“云貴川”的苗族戰(zhàn)士毛遂自薦,第一個攀上絕壁,把突擊隊員悄悄帶到敵人背后……拂曉,紅色的戰(zhàn)旗插上臘子口,北上通道打開了。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zhàn)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紅軍共進行了400余次戰(zhàn)斗,攻占700多座縣城,犧牲了營以上干部多達430余人,共擊潰國軍數百個團,期間共跨越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翻過9座雪山,走過荒草地,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XX地區(qū),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