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斬子有一出京劇叫《戚繼光斬子》。后來有學者考證,歷史上沒有這件事。所以,“戚繼光斬子”是戲說,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那么,努爾哈赤斬子,真有其事嗎?大家知道,努爾哈赤是清朝的開國皇帝,被尊為太祖;而斬子之舉,違背常理,自然為清朝皇家所忌諱,因而史書缺乏記載。努爾哈赤斬子,遂成為清宮的第一大疑案。
努爾哈赤先后娶有16位妻子,共生育16個兒子和8個女兒。褚英是努爾哈赤的長子。努爾哈赤19歲結(jié)婚分家,娶了女真女子佟佳氏哈哈納札青(又叫詹泰)為妻。第二年,他們生下一女,即東果格格。后來佟佳氏又生下兩個男孩:長子叫禇英(1580~1615年),次子叫代善(1583~1648年)。
褚英,萬歷八年(1580年)生,這年努爾哈赤21歲。努爾哈赤起兵時,褚英只有4歲,代善才1歲。努爾哈赤帶兵打仗,主要將領(lǐng)是他的胞弟舒爾哈齊和五大臣費英東、額亦都、何和里、安費揚古、扈爾漢等。
概括起來,褚英的一生有“三幸”和“三不幸”。
網(wǎng)絡配圖
“三幸”是:其一,出生在努爾哈赤家,父親后來成為大清國的開創(chuàng)者;其二,從小在父輩和費英東、額亦都等杰出將領(lǐng)那里學習軍事技藝和知識,長于弓馬,武藝高強;其三,參加烏碣巖等大戰(zhàn),受到鍛煉,得到父汗的重用?!叭恍摇笔牵浩湟唬赣H死得較早,父親在危難中起兵,他很少享受家庭的溫暖;其二,家庭時時遇風險,處處遭劫難,所以他很小就開始了馬背生涯,在刀光劍影、動蕩不安的環(huán)境里成長;其三,那時女真沒有文字,他沒有上過學,也沒有受過正規(guī)系統(tǒng)的教育,缺乏心智韜略。褚英的“三幸”和“三不幸”,既成就了他,也最終毀滅了他。
褚英19歲的時候,首次帶兵打仗。《清太祖實錄》記載: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褚英率兵征東海女真安楚拉庫路,收取20多個屯寨的部民而回,被賜號“洪巴圖魯”(漢語意為“旺盛的英雄”)。褚英真正嶄露頭角是因為他在烏碣巖之戰(zhàn)中的出色表現(xiàn),通過這次大戰(zhàn),他受到父親努爾哈赤的重視。
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正月,努爾哈赤派胞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次子代善護送新歸附的部眾回建州。在歸路上,烏拉部貝勒布占泰派大將博克多率1萬兵馬橫行攔截(《滿文老檔》卷一)。雙方在圖們江畔的烏碣巖(今朝鮮鐘城境內(nèi))進行了一場大戰(zhàn)。烏拉部是海西女真四部中一個兵強馬壯的大部,烏拉城在今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烏拉街鄉(xiāng)。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六月,烏拉部和海西女真另三部葉赫、哈達、輝發(fā),因努爾哈赤所在的建州部日益強大而不安,組成聯(lián)軍對建州發(fā)動進攻,結(jié)果被打敗。同年九月,葉赫、哈達、烏拉等九部聯(lián)軍3萬之眾,在古勒山與努爾哈赤所部并力一戰(zhàn),結(jié)果,葉赫貝勒布齋等4000人被斬殺,烏拉貝勒滿泰之弟布占泰被俘
努爾哈赤為了彌合矛盾,結(jié)好烏拉,將布占泰送回并扶持他做了烏拉貝勒。建州和烏拉先后五次聯(lián)姻:努爾哈赤的女兒穆庫什、舒爾哈齊的兩個女兒額實泰和娥恩哲,都先后嫁給烏拉貝勒布占泰為妻;布占泰的哥哥滿泰(原烏拉貝勒)的女兒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為妻,后來生了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布占泰的妹妹乎奈又是舒爾哈齊的妻子??梢哉f,兩部是親上加親。
但是,這種以政治利益為紐帶的聯(lián)姻,并不能徹底彌合雙方的矛盾。烏碣巖大戰(zhàn)是兩部矛盾的突出表現(xiàn)。
網(wǎng)絡配圖
在烏碣巖大戰(zhàn)中,舒爾哈齊顧及和烏拉貝勒的姻親關(guān)系,便同部將常書和納齊布率兵停在山下,畏葸不前,觀戰(zhàn)不動。建州扈爾漢、揚古利則在山上樹柵扎營,派兵守護帶來的500戶,率200人同烏拉軍前鋒格斗。隨后褚英與代善各率兵五百,分兩路夾擊烏拉軍。褚英率先沖入敵陣,時天寒雪飛,雙方戰(zhàn)斗異常激烈,最終烏拉兵大敗(《清史列傳》卷三)。代善擒斬烏拉大將博克多。這一仗,建州兵斬殺烏拉兵3000級,獲馬5000匹,甲3000副,烏拉兵敗兵逃竄,“如天崩地裂”(《李朝宣祖大王實錄》卷二〇九)。
烏碣巖大戰(zhàn)不僅大大地削弱了烏拉部的力量,而且打通了建州通向烏蘇里江流域和黑龍江中下游地區(qū)的通道。在建州內(nèi)部則引起努爾哈赤與舒爾哈齊兄弟、努爾哈赤與褚英父子兩個關(guān)系的重大變化。
第一,兄弟之間矛盾激化。舒爾哈齊(1564~1611年),是努爾哈赤的胞弟,努爾哈赤10歲喪母時,舒爾哈齊才5歲。努爾哈赤起兵后,舒爾哈齊跟隨長兄,作為副手,四處征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二人相互扶持,相處和諧。但隨著實力的不斷壯大,兄弟之間卻漸漸出現(xiàn)裂痕。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舒爾哈齊向朝鮮來使申忠一說:“日后你僉使(官名)若有送禮,則不可高下于我兄弟?!边@表露出舒爾哈齊對已獲權(quán)位與財富并不滿足,想和長兄爭名利、爭權(quán)位。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建州兵征哈達時,“出兵之時,無不歡躍”,勇敢沖殺,驅(qū)騎爭鋒。舒爾哈齊卻在哈達城下畏縮,遭到努爾哈赤的當眾怒斥,他們兄弟之間的裂痕進一步加深。
烏碣巖大戰(zhàn),更令努爾哈赤對舒爾哈齊不滿,他下令將舒爾哈齊的兩員大將常書、納齊布論死,這明顯是在殺雞駭猴、敲山震虎。舒爾哈齊苦苦懇求說:“若殺二將,即殺我也!”努爾哈赤最終答應免二將死,但罰常書銀百兩,奪納齊布所屬牛錄(《滿洲實錄》卷三)。而且,此后努爾哈赤不再派遣胞弟舒爾哈齊將兵,削奪了他的兵權(quán)。
網(wǎng)絡配圖
舒爾哈齊被奪去兵權(quán)后,郁悶不樂,常出怨言,認為活著還不如死了的好。不久,他移居黑扯木(地名),遠離胞兄。據(jù)《滿文老檔》記載: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三月十三日,努爾哈赤“盡奪賜弟貝勒之國人、僚友以及諸物”,又命將忠于舒爾哈齊的大臣烏爾坤吊在樹上,下積柴草,以火燒死。這明顯是給舒爾哈齊臉色看。 舒爾哈齊口頭上表示悔改,而心中更加郁憤難平,史書上記載說:“弟貝勒仍不滿其兄聰睿恭敬汗之待遇,不屑天賜之安樂生活,遂于辛亥年(萬歷三十九年)八月十九日卒?!?《滿文老檔》上,第一冊)
關(guān)于舒爾哈齊之死,清朝史書記載的都非常簡略。《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八月記載:“上弟達爾漢(漢語意為“神圣”)巴圖魯貝勒舒爾哈齊薨(hōnɡ),年四十八?!鼻宄贂純H用一個“薨”字,記述舒爾哈齊的死。舒爾哈齊的墓在東京陵(今遼寧遼陽)。明朝人和朝鮮方面記載說努爾哈赤對其胞弟舒爾哈齊“計殺之”、“腰斬之”,但不是直接史料。所以說,舒爾哈齊究竟是病死,幽禁而死,還是被努爾哈赤殺死?實際情形不得而知,成為一個歷史之謎。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