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是由晉宋時期文學(xué)家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組詩作品,共五首(一般作六首)。描寫了詩人重歸田園時的新鮮感受和由衷喜悅。在詩人的筆下,田園是與濁流縱橫的官場相對立的理想洞天,尋常的農(nóng)家景象無不是現(xiàn)出迷人的詩情書意。
1、清代方東樹《昭昧詹言》:“此五詩衣被后來,各大家無不受其孕育者,當與爾哉!”
2、近代梁啟超《陶淵明之文藝及品格》:“《歸園田居》只是把他的實歷感寫出來,便成為最親切有味之文。”
3、宋代蘇軾:“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p>
4、現(xiàn)代朱光潛:“如秋譚月影,徹底澄瑩?!?/p>
5、現(xiàn)代龔?fù)短諟Y明集評議》:“起首一句:名言;凡人百思千慮,不能得?!?/p>
6、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場后,執(zhí)意離開,對官場黑暗的不滿和絕望。這首詩呈現(xiàn)出一個完整的意境,詩的語言完全為呈現(xiàn)這意境服務(wù),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詩便顯得自然。總之,這是經(jīng)過藝術(shù)追求、藝術(shù)努力而達到的自然。
《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1。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賞析:第一首詩主要是以追悔開始,以慶幸結(jié)束。追悔自己“誤落塵網(wǎng)”、“久在樊籠”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歸園田”、復(fù)“返自然”的愜意與歡欣。這首詩最突出的是寫景。描寫園田風(fēng)光運用白描手法遠近景相交,有聲有色;其次,詩中多處運用對偶句,從而突出表達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對山林隱居生活的無限向往與怡然陶醉。
《歸園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fù)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炙敝?,零落同草莽。
賞析:第二首詩著意寫出鄉(xiāng)居生活的寧靜。詩意脈絡(luò)清楚,結(jié)構(gòu)次第有序。詩人反復(fù)用“野外”、“窮巷”、“荊扉”、“虛室”來反復(fù)強調(diào)鄉(xiāng)居的清貧,暗示出自己抱貧守志的高潔之心,敘說歸隱郊野之后,罕與塵世往來,了卻心頭塵俗之想。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無違。
賞析:第三首著重描寫了詩人隱居之后躬耕勞動的情景。陶詩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詩的情趣來自于寫意。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
《歸園田居》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杇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fù)余。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賞析:第四首詩寫歸田園后偕同子侄、信步所之的一次漫游。這首詩也是一首平鋪直敘之作,即景就事,在平淡中見深意、奇趣。用平實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境界、智慧的靈光,及其對世事、人生的了悟。
《歸園田居》其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fù)至天旭。
賞析:第五篇詩以一天耕作完畢之后,回家的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動做為描寫對象,來反映“歸園田居”后的另一個生活側(cè)面。
《歸園田居》其六
種苗在東皋,苗生滿阡陌。雖有荷鋤倦,濁酒聊自適。
日暮巾柴車,路暗光已夕。歸人望煙火,稚子候檐隙。
問君亦何為,百年會有役。但愿桑麻成,蠶月得紡績。
素心正如此,開徑望三益。
賞析:第六首詩描寫了陶淵明“田居”的一天,通過白描、設(shè)問等方法,揭示陶淵明勞動的體驗、田居的用心,很是符合陶淵明的實際。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