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斯大林模式?積極:是對落后的國家如何走向現代化的一種探索和創(chuàng)新,它開創(chuàng)了一條不同于資本主義發(fā)展模式的嶄新道路。它同蘇聯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相適應,使蘇聯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工業(yè)化,關且在二戰(zhàn)前后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對戰(zhàn)后世界經濟發(fā)展模式產生了深遠影響。局限:其存在嚴重的缺陷和弊端。它沒有解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經濟建設運行中的根本問題,嚴重妨礙了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發(fā)揮,隨著蘇聯經濟的發(fā)展,其弊端日漸突出,為日后蘇聯解體和東歐巨變埋下隱患。
1.如何認識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個方向和主題:向西方學習,尋求變革,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
雙重性質:學習西方與抵制侵略、啟蒙思想與救亡圖存相結合,體現強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質
三個階段:器物階段、制度階段再到思想文化階段
四個階級:參與階層廣泛、內容多樣。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等各個階層面對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都提出了自己改造社會的新方案和新思想
五大運動:思想解放運動是社會變革的先導;洋務思想付諸實踐,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維新變法思想的發(fā)展直接導致了戊戌變法,開啟了中國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推動了辛亥革命的爆發(fā);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其中國化,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
2.如何認識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性質:是君主制、貴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的混合物
權力分配:國家權力的中心在議會,議會是國家的最高立法機關。由下院大選中獲勝的多數黨領袖擔任首相,首相通過國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組閣,內閣掌握行政權并對議會負責,接受議會的監(jiān)督
國王的地位:國王是“統而不治”的國家元首,是民族團結的紐帶和國家統一的象征,起著維系英聯邦的紐帶作用
3.全面認識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
原因
根本動力: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生產力的提高
技術手段:交通運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
體制保障:市場經濟體制得到普遍認可
障礙消除:兩極格局的結束,多極化趨勢的到來
推動者: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
表現:
國際貿易增加;世界市場擴大;國際分工日趨成熟;大型跨國公司數量增多
本質:
發(fā)達國家主導下的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評價
對世界: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和繁榮,但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
對發(fā)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居于主導地位,成為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對發(fā)展中國家:為其趕超發(fā)達國家提供了機遇,但在經濟競爭中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面臨著空前的壓力和挑戰(zhàn)
1.說明、表明
“說明”,“表明”的含義也相似,就是說從什么材料得出結合論(這個意義多用“表明“,如 1995 年高考歷史第 22、24、30、32 題)。此外,“說明”還含有分析、闡述之意(這個意義多用于問答題,如“概括說明這些局部戰(zhàn)爭為什么未以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1994 年高考歷史第43 題最后一問“(恩格斯)對原先的結論進行修正,說明了什么?”就相當于說“表明了什么?”也就是“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的意思。
2.體現、反映
“體現”“反映”主要說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層的;不是現象,而是本質。如,“下列 19 世紀中期的重大歷史事件中,體現了資本主義歷史潮流的有……”此題的含義可這樣理解:“資本主義歷史潮流”這個實質,通過“美國內戰(zhàn)“、“日本明治維新”等史實來“體現”。又如,“試從民族關系的角度分析此詩所反映的社會現象”。民族關系既有“戰(zhàn)亂和分裂”,又有“各民族間的友好交往和合作”,且后者是主流,這一現象,通過劉迎的詩“反映”出來了。這樣的答案,要轉幾道彎才能組織現來(不是直接能夠得現結論的),考生如不能領會此意,何能作出符合命題者意圖答案?
3.指出、舉出
指出直接說出某個(或某此)史實或結論;而舉出(列舉)則為舉列性質,如不限定,一般應全部列出(史實或結論)。如,“……指出 19 世紀 70 年代以前在政治領域內世界上有哪三股進步的歷史潮流,從中各舉出兩個重大歷史事件”。 此題只要簡明扼要地答出有哪三股潮流,每股潮流舉兩個例子就行了。但當年有的考生卻是想到哪件事就把前因后果都闡述一遍,最終卻未能歸納出什么潮流,真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也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就是因 為沒掌握解題要領,尤其是沒搞清楚題目要求的緣故。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