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這里說的姜太公就是姜子牙,他本名姜尚,也是商朝貴族的后代,但是到他這一代家道已經(jīng)中落,姜太公年輕時家里非常貧寒,只能在集市上以幫人宰牛釀酒為生,好在姜子牙天性樂觀有非常聰慧,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里學會了上古兵法——奇門遁甲,從此日夜盼望能遇到一位賢明的君王,憑借自己的才華能得到重用,振興自己的家族。
可惜姜子牙時運不佳,直到八十歲才用一個沒有勾的魚竿釣起了周文王這條大魚(真夠有耐心的,也虧他能這么長壽),從此才走上了人生的康莊大道。周朝當時只是西邊渭河邊的一個小國,受到商紂王的欺壓,一心想消滅殘暴的商朝,周文王求賢若渴,對姜太公非常禮遇,姜太公也很衷心的輔佐他,姜子牙對外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計謀,使得周朝的軍隊節(jié)節(jié)取勝,對內又鼓勵舉薦人才,賞罰分明,讓文王周邊聚集了一大批忠臣良將,終于在周文王的兒子武王手中打敗了商朝,建立了周王朝,姜太公作為開國功臣,功不可沒。
為了表彰姜太公的功勞,周文王把他分封到齊地,建立齊國,姜太公成為齊國的開國國君,他在齊國尊重當?shù)氐娘L俗習慣,鼓勵貿易,興漁鹽之利,使得齊國很快成為東方富國,為以后齊國成為春秋大國奠定了基礎。
姜太公釣魚的故事
姜太公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他生活在商周時期,因為身懷異術懂得非常多的知識,所以成為了周文王和周武王身邊最重要的謀臣,之所以在后來周王朝得以建立,姜太公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有著許多關于他的故事,尤其是開始認識文王的時候發(fā)生的姜太公釣魚的故事,那么姜太公釣魚的故事是怎樣的呢?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姜太公釣魚的故事還要從商周時期開始說起,那個時候商紂王暴虐殘酷,而且好色昏庸,而周文王則想要推翻這種殘酷的暴政。姜太公說的就是姜子牙,他接受了師父的命令要幫助周文王獲得成功。但是在開始的時候姜太公并不認識周文王,兩人之間沒有任何的交情,而且自己表面上看起來已經(jīng)是個年過半百的老頭子了,根本不可能輕易地獲得文王的信任和重視,于是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有一次文王要回到城都中,在他回去的路上有一條河,而河邊上姜太公正在釣魚,可是讓文王覺得奇怪的是他用來釣魚的魚竿上卻并沒有魚鉤,更沒有魚餌,或者可以說姜太公用的是直鉤,可是他卻看到旁邊的水桶中有著很多魚。于是文王便覺得這個人有著高超的本事,便謙虛地上前和他交談,這才從姜太公的言語中發(fā)現(xiàn)他竟然是個非常有智慧有謀略的人,便請他來到自己的身邊做謀士。也正是在姜太公的幫助下他和武王才能夠獲得最后的成功。
姜太公釣魚
姜太公釣魚的故事幾乎是人盡皆知的,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這個諺語也用來形容心甘情愿的落入別人的圈套中,所謂的周瑜打黃蓋就是這個一樣的意思。那么姜太公釣魚究竟講的是個什么樣的故事呢?究竟是怎樣的故事才能讓這句諺語流傳至今?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姜太公釣魚這個歷史性的傳說是發(fā)生于商周時期的。商朝紂王暴虐,天天都沉溺于酒池肉林中,只知道飲酒作樂與美人嬉戲。紂王將天命都給用完了,將人間攪的大亂。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父元始天尊之命,下界幫助周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年紀過于大了、雖然周文王有心推翻暴政但是自己又和文王沒有交情,要獲得周文王的賞識是有些困難的。于是姜子牙想出一招,就在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邊釣魚,只是這個魚釣的是用了沒有魚餌的魚鉤,不僅如此這個魚鉤還是個直的。大家都知道的常識是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的鉤子來釣魚,并沒有用到魚餌這種東西,但是奇怪的是他又釣到了很多魚。
周文王見到了這番情景,覺得這是位奇人,周文王上前想與他結交。在與姜太公交談之后發(fā)現(xiàn)這真是位大有用之才,就將他招入旗下,拜他為師在姜太公的教導下學習了治國的知識。最后在姜子牙的幫助下他的兒子周武王終于奪得了天下,率領了三萬大軍打敗了商軍,在周武王的統(tǒng)治下建立了周朝。也正是在這時就有了這句俗語,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