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從一介販履的農民到雄霸一方,其過程實在艱辛。這跟他自小的志向分不開,生于亂世的他二十來歲就參軍鎮(zhèn)壓黃巾起義,一心想要建立功業(yè)。但劉備的打仗水平真不咋的,跟曹操相比簡直無法相提并論。這也就導致他四十多歲還是居無定所,沒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地盤。但劉備有一個獨特的優(yōu)勢,那就是會識人、會用人。因此招納到了諸如諸葛亮、龐統(tǒng)等這樣的當世名士??闪钊瞬唤獾氖?,劉備明明有四個兒子,自己看人又這么準,為何偏偏看重“扶不起的阿斗”繼位為皇帝?
網絡配圖
劉備除了我們熟知的劉封、劉禪之外,還有劉理、劉永兩個兒子。當然,劉封是劉備收養(yǎng)的義子,在當時,義子和親兒子是同樣對待的。劉封毫無疑問是最有能力的,曾多次隨諸葛亮、趙云等人行軍作戰(zhàn),建立了很多的功勞,獨當一面也是完全沒有問題,曾與孟達率兵攻占上庸。可關羽荊州戰(zhàn)敗時,卻視而不救,只是眼睜睜看著。再加上屢次欺凌孟達,最后被劉備賜死。
網絡配圖
劉封一死,劉禪繼位的可能性就大了。而上文所提到的劉理和劉永,在各種史料中提及較少,至于什么原因就難以再考究。但我們知道劉禪歷來有“扶不起的阿斗”之美譽,劉備識人如此之厲害,難道就不知道“不中用”兒子繼承不了大業(yè)嗎?
其實,劉禪自小有諸葛亮教授詩書韜略,雖然算不上精通,但至少能達到一般的水準。很多人認為劉禪很蠢,不是做皇帝的料,主要是這兩件事。其一,魏國大軍兵臨城下,劉禪嚇得不敢打直接投降,讓很多人覺得劉禪怯弱。其實不然,在那個時候蜀國氣數將盡,魏國統(tǒng)一已成定局,若此時再開戰(zhàn),蜀國也扛不了多久遲早會敗,而且最關鍵的是滿城百姓將遭殃,劉禪不戰(zhàn)而降反而是明智之舉。
網絡配圖
其二就是蜀國被滅后,劉禪表現得樂不思蜀,這不是沒心沒肺嗎?其實不然,若劉禪表現的很痛苦,很難受的樣子,這還有善終的可能嗎?為了保全自身,劉禪的做法可謂是上策。因此,并是不是劉備看走眼了,真實情況就是劉禪雖算不上一代明君,但并不是昏庸之君,讓他繼位實在合情合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