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中國人應該都聽說過包青天。在現代,包青天的名字已經是古代官員清正廉明的代名詞了。
包青天,名包拯。北宋時期的名臣。在朝期間他廉潔公正,鐵面無私,經常替老百姓申冤鳴不平,所以被民間所愛戴,又因為傳說他長的非常黑(民間認為長的黑才能震懾壞人),所以也被稱為包青天。
網絡配圖
在包拯死后,北宋被金國滅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方稱帝,建立南宋。而北方大部領土都喪失在金人的手中。在金人退去之后,扶持了北宋大臣張邦昌建立了偽楚政權。
在張邦昌的偽楚政權建立后,開始對原來北宋的王公大臣的陵寢進行大肆的盜掘。其中也包括在民間享有巨大聲譽的包拯墓。
到了1973年,因為合肥鋼二廠建立,而當時的廠址就是選在了包拯墓附近。所以包拯墓也必須遷走。
網絡配圖
時值文革期間,在對包拯墓地進行搶救性發(fā)掘之后,挖出的遺骸卻被拒絕安葬。包公的后人只能在自己墻頭搭建簡陋的屋棚,將裝有包拯和后世子孫遺骨的箱子搬進屋棚。
后來,因為箱子并沒有采取密封措施,大部分遺骨也都遭受了腐壞。而因為要鑒定研究及撰寫發(fā)掘報告的需要,發(fā)掘時從包拯墓揀出包公夫婦的35塊遺骨,被保存了下來。
網絡配圖
現在,這35塊遺骨其中15塊保存在安徽省博物館,還是20快在1987年進行的包拯墓重建時,放在了包拯的棺木中。
包拯作為一個中華民族千年來都被歷朝歷代所歌頌的忠臣,基本上每一個朝代都對包拯墓地進行了保護。
在1985年,國家也對包拯墓進行了重新修建。新建的包拯墓還是按照宋朝的建造手法,建筑面積達到了1500平方米。目前已經成為了安徽省的一個旅游景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