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 698- 約757 ), 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玄宗開元十五年( 727 )進士,為校書郎,開元二十二年( 734 )中博學(xué)宏詞,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故世稱王江寧。天寶七年謫遷潭陽郡龍標(biāo)(今湖南黔陽縣)尉。
安史亂后還鄉(xiāng),道出亳州,被刺史閭丘曉所殺。王昌齡當(dāng)時曾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是一代七絕圣手。其詩多為當(dāng)時邊塞軍旅生活題材,描繪邊塞風(fēng)光,激勵士氣,氣勢雄渾,格調(diào)高昂,手法細膩,其詩《從軍行》七首、《出塞》二首都很有名。 也有以感時、宮怨、送別為題材的佳作。
詳細介紹:
王昌齡(698~約756),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 (727)登進士第,任秘書省校書郎。曾與孟浩然交游,“二人數(shù)年同筆硯”(孟浩然《送王昌齡之嶺南》)。開元二十二年,王昌齡又應(yīng)博學(xué)宏詞科登第,授□水(今河南鞏縣東北)縣尉。開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貶謫嶺南,途經(jīng)襄陽時,孟浩然有詩送他(《送王昌齡之嶺南》)。經(jīng)湖南岳陽,他有送李白詩《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嶺南北返長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世稱王江寧。在江寧數(shù)年,又受謗毀,被貶為龍標(biāo)(今湖南黔陽)縣尉。李白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詩,寄予深切的同情與懷念。安史亂起,王昌齡由貶所赴江寧,為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王昌齡詩在生前就負盛名,人稱“詩家夫(一作天)子王江寧”.他的七絕前人往往以之與李白并稱。今存《王昌齡集》2卷,輯入《唐人小集》、《唐詩二十六家》,《王昌齡詩集》 3卷,輯入《唐百家詩》?!度圃姟肪庝浧湓姙?4卷。又《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王昌齡《詩格》2卷、《詩中密旨》1卷?,F(xiàn)在所見到的《詩格》與《詩中密旨》,收于明人所編的《格致叢書》。但前人也有懷疑不是王昌齡作的(《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九五司空圖《詩品》提要、卷一九七《吟窗雜錄》提要)??继茣r日本僧人遍照金剛所作《文鏡秘府論》已述及王昌齡評詩之語。在遍照金剛所作的《獻書表》中也說到《王昌齡詩格》 1卷(《唐文續(xù)拾》卷十六),可見王昌齡確曾作過《詩格》。至于現(xiàn)存的《詩格》和《詩中密旨》是否即王昌齡原著,則尚待考證。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