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六朝的興亡舊事已隨流水一去不復(fù)返了,只有寒煙籠罩著的衰草還凝聚著綠色。
[出典]王安石《桂枝香》
注:
1、《桂枝香》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矗。采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2、【注釋】
(1)登臨送目:登山臨水,舉目望遠(yuǎn)。
(2)故國:舊時的都城,指金陵。
(3)千里澄江似練:形容長江像一匹長長的白絹。語出。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背谓宄旱拈L江。練,白色的絹。
(4)如簇:這里指群峰好像叢聚在一起。簇,叢聚。
(5)去棹(zhào):停船。棹,劃船的一種工具,形似槳,也可引申為船。
(6)星河鷺(lù)起:白鷺從水中沙洲上飛起。星河,指長江。
(7)畫圖難足:用圖畫也難以完美地表現(xiàn)它。
(8)豪華競逐:(六朝的達(dá)官貴人)爭著過豪華的生活。
(9)門外樓頭:指南朝陳亡國慘劇。語出杜牧《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表n擒虎是隋朝開國大將,他已帶兵來到金陵朱雀門(南門)外,陳后主尚與他的寵妃張麗華于結(jié)綺閣上尋歡作樂。
(10)悲恨相續(xù):指亡國悲劇連續(xù)發(fā)生。
(11)憑高:登高。這是說作者登上高處遠(yuǎn)望。
(12)漫嗟榮辱:空嘆什么榮耀恥辱。這是作者的感嘆。
(13)商女:歌女。
(14)《后庭》遺曲:指歌曲《玉樹后庭花》,傳為陳后主所作。杜牧《夜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3、譯文1:
登上高樓憑欄極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氣剛剛開始索肅。千里奔流的長江澄沏得好象一條白練,青翠的山峰俊偉峭拔猶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張滿了帆迅疾駛向夕陽里,岸旁迎著西風(fēng)飄拂的是抖擻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繽紛的畫船出沒在云煙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鷺時而停歇時而飛起,這妍麗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圖畫也難把它畫足。
回想往昔,豪華淫靡的生活無休止地互相競逐,感嘆“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的亡國悲恨接連相續(xù)。千古以來憑欄遙望,映入眼簾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歷史上的得失榮辱。六朝的風(fēng)云變化全都消逝隨著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煙霧和衰萎的野草還凝聚著一片蒼綠。直到如今的商女,還不知亡國的悲恨,時時放聲歌唱《后庭》遺曲。
譯文2:
登高遠(yuǎn)眺,六朝故都金陵此時正是深秋,天氣開始變冷。千里長江像條白綢,翠綠的山峰像箭頭一樣峭撥。船只在斜陽中往來穿梭,酒旗在西風(fēng)中飄舞。彩舟仿佛浮游于去端,白鷺就像在銀河翩然飛起,即使多彩的筆也難以將如此美景繪出。
想當(dāng)初這里曾是繁華的六朝故都,可嘆的是隋軍已兵臨城下,陳后主和張麗華等愛妃還在樓頭酣飲,六朝亡國的悲恨一代代地繼續(xù),卻沒人吸取教訓(xùn)。古往今來,多少人來此登高憑吊,但面對這美麗景色也只能空發(fā)議論,徒然感慨滄海桑田,興亡榮辱。六朝的繁華都已隨著流水消逝了,如今只見煙籠寒水,衰草凝綠。可到現(xiàn)在那酒樓的歌女居然還一直在演唱陳后主的亡國之音!
4、“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靡靡亡國音,拳拳愛國心,寫盡詞人對國家前途的憂慮。南北朝時期,陳國最后一位國君,后主陳叔寶在位時,北朝的隋文帝楊堅任賢納諫,整飭軍備,隨時準(zhǔn)備攻占江南富饒之地。而陳后主卻無視隋文帝的勃勃雄心,和貴妃們?nèi)障_(dá)旦地飲酒賦詩、征歌逐色,過著奢侈荒淫的生活。甚至在隋朝大將韓擒虎率軍兵臨城下時,陳后主還在金陵城中與寵妃張麗華尋歡作樂,演奏靡靡之音《玉樹后庭花》,杜牧為此寫下詩句“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譏諷他們。
如果只是商女不知亡國恨,或許無關(guān)大局。然而,現(xiàn)在卻是宋朝的統(tǒng)治者沒有吸取歷史教訓(xùn),他們不思改革,麻木不仁,整天宴飲玩樂,豪奢鋪張,這怎能不讓王安石憂心忡忡?他帶著一懷愁緒,在六朝故都登高遠(yuǎn)眺,千古得失,時事云煙,一齊涌上心頭。他情不能已,唱出了這首沉雄悲壯的《桂枝香》。
東吳開始,東晉、宋、梁、陳及南唐皆在金陵建都,也亡國于此,李白、劉禹錫、杜牧、韋莊,包括南宋辛棄疾等許多著名文人曾來此懷古憑吊,留下不少精美作品,但王安石的這首《桂枝香》立意高遠(yuǎn),筆力峭勁,氣象宏闊,雄渾深沉,被推為絕唱。連蘇軾讀完這首詞,也拍案叫絕。
王安石一生的最大志向并非詩詞文章,而是政治改革。他對作詞持輕視態(tài)度,曾嘲笑晏殊:“為宰相而作小詞可乎?”因此,王安石存詞較少,但還是留下了《桂枝香(金陵懷古)》這樣意境開闊、風(fēng)骨凜然的經(jīng)典名篇。
王安石為人剛正,處事敢于堅持己見,百折不撓,人稱“拗相公”.他身居宰相高位,仍清廉自守。黃庭堅稱贊他“視富貴如浮云,不溺于財利聲色”,是“世之偉人”.連政敵司馬光,也贊揚(yáng)王安石“其人素有德行,平生行止無污點(diǎn)”.
王安石時期的宋朝,社會危機(jī)四伏,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矛盾交織在一起,國家越來越衰弱。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向宋仁宗上萬言書針砭時弊、要求改革,但沒有得到仁宗的支持。直到宋神宗即位,王安石才有了用武之地。宋神宗立志革新,他于熙寧二年(1069年)任用王安石實(shí)行變法,于是,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yuǎn)的王安石變法,便大張旗鼓地開展起來了。
王安石變法推行了幾十年,取得一些成績,但是,由于保守派的強(qiáng)烈反對,再加上改革本身的缺陷和用人不當(dāng),許多小人成了王安石的親信,舉著改革大旗為非作歹,為已謀利,百姓苦不堪言。王安石眾叛親離,二次被罷相,最后閑居江寧,過起隱居生活。
宋哲宗即位后,此前的新法全部被廢除,王安石痛惜不已,悲憤難當(dāng),沒過多久便帶著深深的遺憾離開了人世。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正如詞人所擔(dān)憂的,腐朽保守、不思進(jìn)取的大宋王朝在亡國之音的樂曲聲中,一步步走向衰亡。
王安石生平見何物最關(guān)情?黃鸝三兩聲。
5、古來有學(xué)識、有抱負(fù)的文士,一旦登高望遠(yuǎn),便興起了滿懷愁緒,那愁又不是區(qū)區(qū)個人私情,而常常是日月之遷流,世途之坎?埃?夜??腔跡?松??嘈粒?hellip;…一齊涌上心頭,奔赴筆下,遂而寫成了名篇佳作,歷久長新,此等例真是舉之不盡,而王半山的這一闕《桂枝香》,實(shí)為個中翹楚。
作者這次是在南朝古都,金陵勝地,而時值深秋,天色傍晚,他在此意境之間,臨江攬勝,憑高吊古。他開門見山,表明時地。試看他雖以登高望遠(yuǎn)為主題,卻是以故國晚秋為眼目。一個“正”字領(lǐng)起,一個“初”字吟味,一個“肅”字點(diǎn)醒。筆力遒舉,精神振斂,無限涵詠,皆從此始。
以下兩句,已盡勝概,然而如此江山,如何“刻畫”?不過一借六朝謝家名句--“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一出自家隨手拈舉。即一個“似練”,一個“如簇”,形勝已赫然,全是大方家數(shù),蓋在此間容不得半點(diǎn)描眉畫鬢。然后即遺山光而專江色,--縱目一望,只見斜陽映照之下,數(shù)不清的帆風(fēng)檣影,交錯于閃閃江波之上。更一凝睛細(xì)審,卻又見西風(fēng)緊處,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風(fēng)飄拂。帆檣為廣景,為“宏觀”;酒旗為細(xì)景,為“微象”;而皆江上水邊之人事也。故詞人之領(lǐng)受,自以購物為導(dǎo)引,而以人事為著落。然而,學(xué)文之士,卻莫忘他一個“背”字,一個“?!弊?,又是何等神采,何等警策!
寫景到此,全是白描高手。為文采計,似宜稍稍刷色。于是乃有“彩舟”“星河”兩句一聯(lián),頓增明麗。然而詞拍已到上片歇處,故而筆亦就此斂住,以“畫圖難足”一句,抒贊美嗟賞之懷,仍歸于大方家數(shù),不肯入于鏤鐫??一路;雖曰“刷色”,亦非外鑠之比。即如“彩舟云淡”,寫日落之江天;“星河鷺起”,狀夕夜之洲渚;仍是來自實(shí)景,而非但憑虛想也。
詞到下片,便另換一幅筆墨,感嘆六朝皆經(jīng)荒樂而相繼亡覆。其間說到了悲恨榮辱,空貽后人憑吊之資;往事無痕,唯見秋草凄碧,觸目驚心而已?!伴T外韓擒虎(敵已逼門),樓頭張麗華(猶戀美色)”,用杜牧《臺城曲》句以為點(diǎn)染,亦簡凈之法則所在。
詞人走筆至此,辭意實(shí)已兩盡。我們且看他王介甫又以何等話語收束全篇。不意他卻寫道:時至今日,六朝已遠(yuǎn),但其遺曲,往往猶似可聞--“商女不知亡國恨,隔并猶唱《后庭花》!”此唐賢小杜于“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時所吟名句也,詞人復(fù)加運(yùn)用,便覺尺幅千里,饒有有余不盡之情致,而嗟嘆之意,于以彌永。
王介甫只此一詞,已足千古,其筆力之清遒,其境界之朗肅,兩宋名家竟無二手,真不可及也!周汝昌評王安石《桂枝香》
6、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從公元222年東吳在此建都起,先后有東晉、宋、齊、梁、陳在此建都。到趙宋時,這里依然是市廛櫛比,燈火萬家,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氣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稱虎踞龍蹯,雄偉多姿。大江西來折而向東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縱橫交錯。秦淮河如一條玉帶橫貫市內(nèi),玄武湖、莫愁湖恰似兩顆明珠鑲嵌在市區(qū)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對這樣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舊、人事變遷,懷古而思今,寫下了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詞。
詞的上闋寫登臨所見,作者在一派肅爽的晚秋天氣中登高臨遠(yuǎn),看到了金陵最有特征的風(fēng)景:千里長江明凈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綢緞,兩岸蒼翠的群峰好似爭相聚在一起;江中的船帆在夕陽里來來去去,岸上酒家斜矗的旗招迎著西風(fēng)在飄揚(yáng)。極目遠(yuǎn)眺,那水天一色處的各種舟楫在淡云中時隱時現(xiàn);一群白鷺在銀河般的洲渚騰空而起。如此壯麗的風(fēng)光真是“畫圖難足”??!
詞的下闋抒登臨所感,作者的筆鋒一轉(zhuǎn),切入懷古的題旨。用“念往昔”三字拉開了時空的反差,指出六朝的統(tǒng)治者競相過著奢侈荒淫的生活,以致像陳后主那樣,敵軍已兵臨城下,他還擁著一群嬪妃在尋歡作樂(這里“門外樓頭”是化用杜牧的《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的語意)。最后六朝君主就像走馬燈似地一個接一個地國破家亡,悲恨相繼不斷。對此作者發(fā)出了深深的感嘆:千古以來人們登高憑吊,不過都是空發(fā)興亡感慨,六朝舊事隨著東逝的江水是一去不復(fù)返了,剩下的只有幾縷寒煙和一片綠色的衰草。最后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詩意,指出六朝亡國的教訓(xùn)已被人們忘記了。這結(jié)尾的三句借古諷今,寓意深刻。
同時,這首詞在藝術(shù)上也有成就,它體現(xiàn)了作者“一洗五代舊習(xí)”的文學(xué)主張。詞本倚聲,但王安石說:“古之歌者,皆先為詞,后有聲,故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詞,卻是’永依聲‘也?!保ㄚw令?《侯鯖錄》卷七引)顯然是不滿意只把詞當(dāng)作一種倚聲之作。這在當(dāng)時是異端之論,但今天看來卻不失其銳敏和先知先覺之處。北宋當(dāng)時的詞壇雖然已有晏殊、柳永這樣一批有名詞人,但都沒有突破“詞為艷科”的藩籬,詞風(fēng)柔弱無力。他曾在讀晏殊小詞后,感嘆說:“宰相為此可乎?”(魏泰《東軒筆錄》引)。所以他自己作詞,便力戒此弊,“一洗五代舊習(xí)”(劉熙載《藝概》卷四),指出向上一路,為蘇軾等士大夫之詞的全面登臺,鋪下了堅實(shí)的基礎(chǔ)。
7、詞的下片抒情,寫他“登臨送目”所生的感慨。全文如下:
念往昔、豪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謾?quán)禈s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起句“念往昔,豪華競逐”總領(lǐng)下片詞意。六朝的一些帝王憑借金陵的險要形勢和江南無盡的珍藏,窮奢極欲,出奇爭勝,廣筑宮殿,博采聲色,招致了國破家殘,敗亡相繼?!昂廊A競逐”四字深刻地揭示出六朝更替的根本原因?!皣@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鼻熬涫翘拼娙硕拍痢杜_城曲》詩中“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兩句的縮寫。韓擒虎是隋朝的名將,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大舉伐陳,韓擒虎率精兵首先攻入金陵朱雀門,直撲宮闈,陳后主被俘投降,他的寵妃張麗華被殺,六朝最后一個王朝陳朝滅亡。詩人之所以要把張麗華這個人物突出出來和韓擒虎作鮮明的對比,意在表明,陳后主由于沉湎酒色,導(dǎo)致了亡國之禍,令人觸目驚心?!氨尴嗬m(xù)”是指金陵在短短三百年里,走馬燈式地更換了六個朝代,由于這些亡國之君從不接受歷史教訓(xùn),所以他們的悲劇和遺恨一朝一朝地延續(xù)下去。這一句不止是對六朝亡國之君的指責(zé),而含有更深刻的現(xiàn)實(shí)意義。
“千古憑高對此,謾?quán)禈s辱?!薄皯{高”和上片“登臨”相呼應(yīng),詩人這兩句的意思是:六朝亡國的教訓(xùn)太深刻;太應(yīng)該記取了,以致千古之后想起它來,都使人感嘆不已。“謾?quán)怠倍衷⒁夂苌?。就是說,歷代統(tǒng)治者并不能從六朝歷史中真正汲取經(jīng)驗(yàn)教訓(xùn),人們只能白白的感嘆,何以見得?有趙宋王朝的現(xiàn)實(shí)見證。詩人巧妙地結(jié)束了懷古,引出下文。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流水“應(yīng)上片的”澄江“.六朝的往事都隨著流水逝去,成了歷史上的陳跡?!蹦G“表示春草欣欣向榮,富有生命力?,F(xiàn)在呢?綠草已被秋風(fēng)吹得衰敗枯萎了,一片蕭索的景象?!焙疅熕ゲ荨罢諔?yīng)上片”故國晚秋“.詩人用它來正面襯托六朝統(tǒng)治者的腐朽,渲染亡國的悲涼。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后庭》遺曲是陳后主制作的《玉樹后庭花》。對這種亡國之音,宋王朝的”商女“不僅在唱,而且是”時時“在唱,可見它還大有市場。難道詩人是在指責(zé)”商女“們”不知亡國恨“嗎?當(dāng)然不是,因?yàn)樗齻円再u唱謀生,要服從顧主的歡心和意志。是誰讓她們”時時“大唱亡國之音的?是在座的主顧??那些有錢有勢、追歡買笑的統(tǒng)治階級。他們來到這秦淮河畔的歌樓酒館,也是在”豪華競逐“,這怎能不讓人們嗟嘆呢?
王安石一身致力于政治改革,他把自己的文學(xué)活動也用來為宣傳他的改革服務(wù)。這首《桂枝香》詞就針對北宋王朝統(tǒng)治階級紙醉金迷的現(xiàn)實(shí)而發(fā)的。宋朝從真宗、仁宗到英宗時期,都安于表面的承平而過著豪華的生活,宮庭開支之大、皇帝賞賜之濫、冗官冗員之多,都超過了六朝。朝中大臣如晏殊、宋祁之流都愛好游宴,飲酒作樂,過著貴族的生活。君臣們坐吃山空,弄得國庫枯竭,民不聊生,危機(jī)四伏。這在作者上仁宗、神宗皇帝書以及其他文章里有全面詳盡的論述。在這首詞里,他認(rèn)為對于六朝興亡相繼的事實(shí)不能只是空空地感嘆,而是要從政治上加以改革,免蹈覆轍。這不是一般文人的見解,而是政治家的見解,換句話說,這首詞是政治家的詞,不是一般的文人詞。必須結(jié)合作者的政治思想才能探索到它的底蘊(yùn)。
本文作者(來源):王安石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