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柳下惠是坐懷不亂,男性很難抵擋得住所謂的“誘惑”,但其實說白了,還是內(nèi)心無法抑制住自己的沖動,所以人們常常拿出柳下惠來說事。不過,雖然說的很多,但是柳下惠這個人難道真的是存在過的嗎?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過柳下惠這個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說他坐懷不亂的真實性有多高,真的可信嗎?
逸民和圣真君子,坐懷不亂柳下惠?!白鴳巡粊y”這一典故可謂是膾炙人口,我們熟知,它是形容男女之間尤其是男子在兩性關(guān)系方面的正派作風(fēng)。
很多朋友覺得這實在匪夷所思,男性荷爾蒙極度旺盛時會很大程度上支配現(xiàn)實行為,許多孤男寡女同處一室都未必能克制自己,更何況這都已經(jīng)坐到懷里了。
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柳下惠坐懷不亂究竟是個什么情況?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坐懷不亂”這件事本身是有據(jù)可考的?!盾髯印ご舐浴分杏涊d:“柳下惠與后門者同衣,而不見疑,非一日之聞也。”
毛亨在注釋《詩經(jīng)·小雅·巷伯》時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嫗不逮門之女,國人不稱其亂?!?/p>
春秋時期,魯國有一獨居男子,他的鄰居則是一位同樣獨處一室的寡婦。一天夜里,寡婦的房子不幸被暴風(fēng)雨摧毀,這位婦人便來到男子這里想要借宿??稍缭谖髦芫鸵淹菩卸Y法制,男子出于男女授受不親之禮拒絕了婦人。
婦人從窗戶里質(zhì)問他:“你為何不讓我進去呢?”男子說:“我聽說男女不到十六歲不能同居?,F(xiàn)在我還年輕,你也一樣,所以不能讓你進來?!眿D人說:“你為什么不能像柳下惠那樣?即便是用身體溫暖入門避寒的女子,別人也不會認為他有非禮行為?!蹦凶诱f:“柳下惠可以開門,但我不能開門。之所以不開門,也正是我向柳下惠學(xué)習(xí)的方式啊?!?/p>
雖然說這個故事并沒有直接說明柳下惠坐懷不亂的經(jīng)過,但至少從側(cè)面佐證了,在西漢初年時就已經(jīng)有了柳下惠的民間傳說了。至于真正意義上詳細敘述這件事原型的文獻,直到元代胡炳文在《純正蒙求》中對此事才有了正面描寫:
“魯柳下惠,姓展名禽,遠行夜宿都門外。時大寒,忽有女子來托宿,惠恐其凍死,乃坐之于懷,以衣覆之,至?xí)圆粸閬y?!?/p>
很多讀者在這里可能會有疑惑,為什么這里又說柳下惠“姓展名禽”?
事實上在古代,姓氏名稱的概念還不成熟,很多習(xí)慣上就直接用所處的地方或者身份來稱呼,比如“柳下”,是因為展氏的食邑在柳下這個地方,且他的謚號為“惠”,所以人們就有柳下惠之稱。事實上,展氏本為姬姓,展氏,名獲,字子禽,一字季。
平陰縣孝直鎮(zhèn)展洼村保留有“和圣柳下惠故里”的明代石碑、“和圣祠”等遺跡和幾部有關(guān)族譜,也就說明了這里應(yīng)該就是他的故里了。如此多的史料都或多或少地記錄了這樣一件雅事,我們不禁就想問:這些記載的真實性究竟有多少?是不是后人為了樹立一個道德標榜專門去牽強附會的呢?那樣古老的時代,展獲是否真能有這樣高尚的道德操守?
對于此事,必須先要從時代背景來考慮。春秋時期的圣人孔子曾做過這樣一件事,他周游列國,攜弟子三千,目的就是為了“克己復(fù)禮”,這里的禮也就是“周禮”。
《史記·周本紀》載:“既絀殷命,襲淮夷,歸在豐,作《周官》。興正禮樂,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頌聲興。”
也就是說為配合政治上維護宗周統(tǒng)治的分封制,周公旦在意識形態(tài)領(lǐng)域進行了全面革新,將上古至殷商的禮樂進行大規(guī)模的整理、改造,創(chuàng)建了一整套具體可操作的禮樂制度,并普及到了全國人民的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形成系統(tǒng)化的社會典章制度和行為規(guī)范。
因此,至少從文化環(huán)境來說,展獲是具備了“坐懷不亂”的時代要求。但是僅憑外部環(huán)境遠遠不夠,在這樣極具誘惑力的環(huán)境下,一個生理功能完備的成年男子完全具備逾越外在禮法的動機。然而他之所以并沒有這樣做,只是懷抱女子、閉目塞聽,絲紋不動長達一夜之久,已經(jīng)不足以用定力來解釋了,而這恰好也是后人對該事抱以質(zhì)疑態(tài)度的原因之一。
我們知道,歷史的記載和流傳在很大一方面都會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一個好的史官可能能夠保持對歷史人物客觀的評價態(tài)度,但事物俱細,多少免不了有選擇性地有詳有略。展獲恰好就是這樣地因一個事件被熟知,卻淹沒了其它事跡的流傳。
史書記載,展獲雖然做過的最大官不過一獄官,還因為直道事人而屢次遭貶。在位期間,他曾三番五次對臧氏當權(quán)派的一系列執(zhí)政措施進行批判和斥責(zé),直言不諱地用圣王禮制來指摘臧氏。隱居之后,他開始在民間廣招門徒,傳授文化、禮儀,深受鄉(xiāng)人愛戴。
正因為展獲對禮制的熟悉和推崇符合了儒家思想的根本義理,所以歷代儒家門人都對他的事跡褒揚備至,如孔子稱他為“逸民”,說他是儒家心目中的賢人,亞圣孟子也為他冠以“和圣”的雅號。所以說,展獲的個人人格在當時已經(jīng)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他是完全具備“坐懷不亂”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的。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