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憂而憂議論文600字范文
“先天下之憂而憂,樂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的這句話讓我感觸頗多。古往今來,這樣的人有,但不多。我倒認為憂天下而后快樂。
心系天下,為國之復興而奮斗
古有范文正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今有我言:“心系天下,為國之復興而奮斗?!?/p>
在動蕩戰(zhàn)亂的安史之亂時,有詩圣杜甫在親睹長安城的荒涼景象發(fā)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嘆,為祖國而花白了頭發(fā),甚至“渾欲不勝簪”,他獨居茅屋卻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寬廣博大胸襟和心系天下的愛國情懷。像杜甫與范仲淹一樣有遠大的理想抱負的優(yōu)秀中華兒女們不顧自己,先想如何挽救國家,他們把“丈夫四方志,安可辭固窮”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心系天下,為國之強大而奉獻自己的一生。
憂國憂民的陸游雖然“僵臥孤村”,“雙鬢向人無再青”,卻“尚思為國戍輪臺”,“一身報國有萬死”,即使入睡,也會夢到“鐵馬冰河”,足以顯露作者的憂國憂民,時刻準備著奔赴戰(zhàn)場,報效祖國的愿望,作者雖“烈士暮年”,仍有“壯心不已”的豪氣。
近代,中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侵略與打擊,中國人民一度一蹶不振,而那時魯迅先生站起來了,他大聲呼告:“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fā)揚起來,中國才真進步”;詩人艾青也嘶啞地歌唱:“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他們都是以筆為槍,在潔白的紙上進行著救國救民的戰(zhàn)斗。據(jù)理力爭為尊嚴,出力流汗為強盛,英雄的人民譜寫了一曲曲動人之歌。
一生為國鑄盾,映照百年風云。程開甲院士為國家毅然奔赴羅布泊,在條件艱苦的西北大漠開啟了中國核武器研究的征程,他放棄國外優(yōu)渥的待遇,只為那一顆愛國心。他在國家需要之時,不顧一切的燃燒生命,為國之復興而奮斗。如今,斯人已逝,但程開甲的名字將永載共和國的史冊!他一片赤誠,一生奉獻,這一切都和祖國緊緊相連。像程開甲院士一樣,無數(shù)的優(yōu)秀的中華兒女在祖國的大地上努力奮斗著,他們都是心系天下,為國之復興而奮斗著!
新時代,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目標,讓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心系天下,為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關于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議論文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閃耀著樸素的大公無私的思想光輝的話,不是近代和現(xiàn)代人說的,而是九百年前范仲淹說的。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寫照。他拋下家室與韓琦一起鎮(zhèn)守陜西,屢次擊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衛(wèi)了國家的安全;在那"長煙落日孤城閉"的荒山野嶺上,他也曾想過家,沉吟過"濁酒一杯家萬里"的詩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歸無計",就在那里餐風飲露度過了半輩子。是??!"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呢。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它抒發(fā)了有志之士為祖國的領土完整和繁榮富強,為拯救人民的疾苦而奮斗的慷慨感情,它激勵了無數(shù)的人為國捐軀。
文天祥在元軍兵臨城下時,明知前去談判兇多吉少,考慮到"國事至此",就"不得愛身"了。他置個人生死于度外,幾度掙脫元軍魔掌,以期重整旗鼓,為國雪恥。臨死時還一心要挽救祖國。他在《指南錄后序》中發(fā)誓:"生不能救國難,死猶為厲鬼以擊賊",還在一首詩中發(fā)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這不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嗎?
在我們的民族解放斗爭中,憂國憂民的志士更是浩如煙海了。無數(shù)的革命先烈英勇斗爭,以鮮血染紅紅旗,目的是"天下之樂"。斗爭的幸存者,當他們看到革命勝利,人民翻身了,感到無比欣慰。
要"后天下之樂而樂",必然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只有行"先天下之憂而憂",才能"后天下之樂而樂"。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加里寧說過,要成為自己幸福的匠人和創(chuàng)造者,就必須先成為全體工人和農(nóng)民幸福的匠人和創(chuàng)造者。當他成為全體工人和農(nóng)民幸福的匠人和創(chuàng)造者時,他便成了自己幸福的創(chuàng)造者。此話正是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具體解說。
唐代詩人高適說過:"男兒本自重橫行",主張有志男兒要為國效勞,奔走四方。有出息的前人尚能如此,更何況社會主義時代的青年呢?我們應賦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新時代的思想內(nèi)容,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樹立公而忘私的世界觀,投身四化建設,為人民、為祖國,奉獻畢生的力量。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