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jié),我們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jié)日――重陽節(jié),讓我們寫一寫重陽節(jié)作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碾y忘的重陽節(jié)作文6篇,以供大家參考!
難忘的重陽節(jié)作文篇1
重陽節(jié)這天,我一家人都去了醫(yī)院看望爺爺。
我們進入病房的時候,躺在床上的爺爺瞬間就眉開眼笑了?!澳銈儊砹税??!本瓦B爺爺說的話都帶著一種掩飾不住的高興。
重陽節(jié)也叫作老人節(jié),在這個節(jié)日里尊老敬老是主題。當我看到爺爺?shù)男δ槙r,一種微妙的幸福感就涌了上來。
我們圍繞在爺爺?shù)牟〈仓車?,醫(yī)院里的爺爺經(jīng)常都是寂寞的,常日里,我們也抽不出太多的時間來醫(yī)院陪伴爺爺,就算來一趟,也不過看上幾眼,說上幾句話就會走。但今天,大家都聚集到了一起,一起來這里探望爺爺,今天一整天,我們都會好好的陪伴爺爺。
上午的時光一晃就過,親人們坐在一起,一人一句的話家常,我靜靜的聽著,也覺得有趣。一直到我們大家的肚子咕咕叫了,我們才意識是到中午吃飯的時間了。
我們留下幾人陪著爺爺在醫(yī)院吃,其余人則去外面吃。我選擇留了下來,這一年來,我也少有時間能來上這里一趟。我印象中的爺爺還停留在小時候那一個抱著我哈哈笑的形象,那時的他健朗樂觀,不像如今,只一年整個人看上去就老了很多。也是在這時我才明白,原來,只不過是一個轉(zhuǎn)眼,就可以物是人非。
現(xiàn)在的爺爺躺在病床上不能動,有時我不禁想,爺爺是如何熬過來的?以前的爺爺喜歡每天散步、練拳,而如今只能呆在屋子里,也只有窗外被風吹動的枝葉,不時飛過的鳥兒與爺爺做伴。
“你們今天都來了,我很高興。”我紛亂的思緒,以及放在窗外的視線應(yīng)著爺爺這突然的一句話全都收了回來。我看向笑容滿面的爺爺,回道:“爺爺,今后,我還會常常來看你?!?/p>
這一天,爺爺朝著我們說起了很多以前的事情,帶著我們進入了一個充滿著快樂的回憶時光,這是一個難忘的重陽節(jié)。
難忘的重陽節(jié)作文篇2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弊x到王維的這首詩,就能感覺到他對家人的思念。大家都在登高望遠插茱萸時唯獨少了他一人。從而,讓我想起了經(jīng)常被大家遺忘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
重陽節(jié)的來歷你們都知道嗎?據(jù)說桓景住的地方有瘟魔,經(jīng)常害人,桓景為除掉瘟魔,到東南山學藝。他晚睡早起,披星戴月,一年后,他回到家鄉(xiāng),將瘟魔殺死。老百姓又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古人在這天要登高望遠。重陽節(jié)不但是孝敬老人,陪伴老人,還是一家團圓的時刻。
說起團圓是我最期待的一件事,因為能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現(xiàn)在,因為大家忙碌的生活很多人已經(jīng)忘掉重陽節(jié)的存在。
在去年的九月初九,我特意問奶奶:“奶奶,今天是什么節(jié)日?”奶奶詫異地說:“今天過節(jié)嗎?不是周末嗎?”我笑的前仰后合,說:“奶奶,是你和爺爺?shù)墓?jié)日啊——重陽節(jié)!”奶奶笑著說:“哦,對!是重陽節(jié)。”“咱們?nèi)ヅ郎桨?!”我提議道,奶奶開心地答應(yīng)了。
我?guī)е鵂敔斈棠倘ヅ来淙A山。一路上遇到了許多老人,雖然山很高,但大家爬山的興致卻一點沒有減少。突然,我聽到一陣陣優(yōu)美的歌聲傳來,大家都停下腳步靜靜地欣賞起來。爺爺也拿出隨身攜帶的葫蘆絲吹了起來。我聽地如癡如醉,一曲吹完,路人紛紛鼓起掌來。我們休息了一會兒繼續(xù)像山上爬去。一路上我拉著爺爺奶奶的手,扶著他們,邊爬邊欣賞美景。遠處的山峰被薄霧籠罩著隱隱約約。旁邊的樹葉已經(jīng)變黃變紅,山腰上一片彩色的海洋。經(jīng)過我們一個小時的努力終于到了山頂。哇!好壯觀呀!有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我向大山深處大喊:“爺爺奶奶,重陽節(jié)快樂!”突然電話聲響了起來,哦,原來是爸爸媽媽叫我們回家吃花糕了!于是我和爺爺奶奶一起慢慢走下山。
一到家門口,一股香噴噴的味道飄來。原來是媽媽準備的一大桌飯菜還有花糕的香味啊!一家人有說有笑的吃起飯來。屋里其樂融融的聲音美妙極了,爺爺奶奶像年輕了十歲一樣。
重陽節(jié)默默地走來,又在我們的陪伴中悄悄地離去。好期待明年的重陽節(jié)!
難忘的重陽節(jié)作文篇3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nóng)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jié),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習俗。下面我就來介紹一種“登高”習俗。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jié)又叫“登高節(jié)”。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jié)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guī)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xiàn),家家有人喪命,這些百姓受盡了折難。它也奪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自己病倒了愈后,他辭別了妻兒,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他四處訪師尋道,最終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恒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終于找到了那個神奇法力的仙長,從此恒景刻苦練出了非凡的武藝。一天仙長把恒景叫來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惡,你本領(lǐng)已經(jīng)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恒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xiāng)親們領(lǐng)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fā)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突然聞到香和酒氣,便戛然止步,這時恒景手持寶劍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后來人們就把重陽節(jié)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重陽節(jié)便被做為老人節(jié)。
這使我也有所感受,在這一星期天中,我們老師讓為自己的長輩洗一次腳或洗一次頭等。我突然心血來潮,準備,在星期天給來我家串門的姥姥洗一次腳。
“凡凡,凡凡……”哦,我姥姥來了,我趕忙把姥姥請進屋里。趕緊把媽媽叫來。趁著媽媽與姥姥交談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趕忙拿來盆子,倒了一些熱水,一摸水,呀,燒死了!我又倒了一些涼水,哎,又涼了。此刻,想起了“永不氣妥”這個詞,頓時提起精神,又倒了一些熱水,這會算是差不多了。我又拿起肥皂和擦腳布。搖搖晃晃的端到姥姥面前說:“姥姥,馬上就要過重陽節(jié)了,我今天特意為您洗一次腳?!崩牙颜f:“呀,燦燦真的是長大了,懂事了,姥姥為你感到驕傲啊!”我把姥姥的腳放入水中,泡了一會兒。又用肥皂把腳周圍搓了一遍,在用清水沖洗。連續(xù)重復幾次,就差不多OK了!但是,當我摸到姥姥腳跟時,有什么扎了我一下。我一看,原來是一層厚厚的繭子。我想起姥姥操勞日久,每天洗衣,做飯。便更加仔細的去洗腳了!洗完后,望著姥姥干凈的腳,喜出望外。姥姥和媽媽都欣慰的笑了!
這一年的重陽節(jié)讓我過的很充實,很完美!即使在平時,我也會多多的為長輩做事。為什么呢?因為我是一名初中生!
難忘的重陽節(jié)作文篇4
重陽節(jié)也稱作老人節(jié),理應(yīng)把為老人祈福作為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我們這里卻很少有見到如此的,也許是緣自忌諱。人到暮年,腦子已大不如壯年時靈光,想得最多的就是大限之時。愈想愈怕,于是愈發(fā)受不得一點刺激。別說是祝福長壽了,光是翻翻日歷都會默然良久。比如我外婆壽已七十有六,眼睛也不大好。我們這一帶以九的倍數(shù)為人壽的災禍之年,視為不祥。比如二九十八歲,八、九七十二歲等等。時不時就聽見外婆嘆氣,八、九七十二,要不要還吶。逢年過節(jié)給我們壓歲錢時總以“現(xiàn)在不給就來不及了……”開頭。我望向夕陽,西沉的日頭給眼睛帶來一絲刺痛。很多老人就是這樣的心態(tài),固執(zhí)得像一頭牛,什么重陽不重陽對他們來說真的沒有什么意義。
漸漸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節(jié)日更像是一種為了忘卻的紀念,忘卻古老,忘卻過去。在我們一次次用食物和整天的鑼鼓喧囂深化節(jié)日這個儀式時,節(jié)日真正的精神與內(nèi)涵卻在漸行漸遠。若有一日一覺醒來,重陽節(jié)憑空消失,如同從未出現(xiàn)過一般,不知我們是否會感到訝異,寂寞,抑或是漠然。
也許一個節(jié)日的結(jié)局是這樣的:最后一個記得這個日子的老人躺在一把搖椅上,目光隨著落日下降,漸漸閉上。這就如同一個文明的覆亡。別妄想與天地同壽,那只不過是一個水中的夢。當社會已不再需要,當再也沒有的理由讓它存在時,有一個完滿的終點,比它如何開始更為重要。
當然也有可能是由這個節(jié)日衍生開去,被賦予了新的使命新的含義,既有傳承又有創(chuàng)新。比之徹底消亡的說法,我也更為認同這種說法,畢竟走極端的只是少數(shù),完全維持中平不被同化的概率幾近于零,還是融合來得更為妥當,弱化了具體的概念,而能將精神內(nèi)核提煉出來。
于是就想到一個關(guān)于民族大同的問題。早些時候我對他的概念是比較模糊的,后來磚頭與我提起,一個民族的走向,無非是兩種,即同化他人和被同化。對當今這個越來越趨向于一體化的世界來說,出現(xiàn)統(tǒng)領(lǐng)全局的文化只是遲早的事,當然現(xiàn)如今這個問題便轉(zhuǎn)化為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爭斗,簡言之就是中華文明與歐式文明的一場戰(zhàn)爭。中華的儒家文化存在了幾千年,自然有它的道理。平正,中庸,凡事不爭第一也不落最后,于是團隊作戰(zhàn)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歐式文明更講究競爭,也催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這場戰(zhàn)爭也許會曠日持久,也有可能因為一個微小的細節(jié)而閃電結(jié)束,總之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許要靠來自外太空的非自然可抗力了。磚頭更傾向于中華大同思想的最終獲勝,但究竟以何種方式來結(jié)束,就要留給歷史來印證了。
難忘的重陽節(jié)作文篇5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在這秋高氣爽,菊花怒放的季節(jié)里,再次迎來了今年的九九重陽節(jié),也是中國傳統(tǒng)的老人節(jié)。九九重陽正趕上豐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麗。“九”包蘊著長久,吉利,祝福老人們延年益壽,健康?!熬拧币泊碇鴦趧尤嗣袷斋@的喜悅和興奮。
重陽節(jié)大概是這樣來的:從前有一個叫桓景的人,跟隨一個道士在外地游學。一天,道士突然對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家會有災禍。你快些回去讓家里每人都縫制一個香囊,再裝上一種叫茱萸的植物,然后佩戴在胳膊上。這一天,你還要帶著全家躲避到高處去,喝點菊花酒?!被妇奥犃耍s緊回到家鄉(xiāng),并全部按道士的話去做了。到了重九這天,桓景家中的雞、狗、牛、羊果然全部暴死,而桓景和他的家人,則因聽了道士的話,避免了這場災難。從此以后,每到重九這一天,人們便借登高、喝菊花酒來免除災禍。久而久之,重陽節(jié)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而我也有一位可親可敬的奶奶,往事。微微下陷的眼窩里,一雙深褐色的眼眸,悄悄地訴說著歲月的滄桑,粗糙的手,瘦弱的身材。
記得有一次,周日的那天晚上,我在外面上課,到回家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天竟然下起了大雨,正發(fā)愁呢。我突然發(fā)現(xiàn)遠處一個熟悉的身影一只手打著一把傘,另外一只手里還拎著一把傘正在深一腳淺一腳的一步步走來.我跑著迎上去叫:“奶奶”。奶奶快走兩步迎過來,從懷里拿出衣服給我披上,說:“乖,別凍著。”然后給我一把傘,自己打了一把傘,我們一塊往家走。外面呼呼的刮著大風,我看到奶奶半邊身子已經(jīng)被雨水給打濕,我身上卻沒有一滴水,原來奶奶看風大怕雨水把我打濕,一直走在迎風的方向為我遮風避雨,她的雨傘也大半為我擋雨,我讓奶奶把傘打直,奶奶說:“沒事,你還小,不能凍著,奶奶老了,這點雨也不算什么?!蔽覜]有再說話,總覺得心里暖暖的,回到家后我看到奶奶衣服濕了大半,趕快給奶奶倒了一杯熱水,并告訴奶奶晚上把被子蓋好,小心著涼。
第二天早上我覺得奶奶臉色不好,感覺不對勁,問奶奶是不是感冒了,奶奶說“沒事,奶奶好著呢?!蔽抑缓帽持鴷刈哌M校門。
中午放學回來我看到奶奶滿臉通紅,慢慢的又有些變白,我便拉著奶奶去醫(yī)院,奶奶說她不去,怕耽誤我下午家長會。但我還是硬拉著奶奶去了。到了醫(yī)院后醫(yī)生先給奶奶測量體溫。測量完后說已經(jīng)燒到38.8℃了,醫(yī)生說,必須馬上輸液。奶奶說:“不行,一會孫女的家長會怎么辦?”我說,讓爺爺來吧。奶奶也只好同意,看著奶奶蒼白的臉色,我久久不肯離開醫(yī)院。最后拗不過奶奶,等爺爺來把我送去學校后。我暗下決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地愛我的奶奶。
又是一年的重陽節(jié),尊老愛老正當時,祝愿全天下的爺爺奶奶健康長壽永遠幸福。
難忘的重陽節(jié)作文篇6
重陽節(jié)習俗:賞菊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
我國是菊花的故鄉(xiāng),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賞菊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guān)系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jié),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jié)俗的組成部分。
宋代《東京楚華錄》卷八 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shù)種。其黃、白色蕊者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金齡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明代,在《陶庵夢憶》中記載有兗州紹紳家風氣襲王府。賞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燈、其爐、其盤、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盤大觥、其壺、其幃、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樣,無不菊者夜燒燭照之,蒸蒸烘染,較日色更浮出數(shù)層。
席散,撤葦簾以受繁露?!鼻宕p菊,如《燕京歲時記》九花者,菊花也。每屆重陽,富貴之家,以九花數(shù)百盆,架度廣廈中前軒后輕(軒輊,車前高后低叫軒,前低后高叫軒,比喻高低優(yōu)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積者,曰‘九花塔’。”在《清嘉錄》中記蘇州賞菊活動說畦菊乍放,虎阜花農(nóng),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擔入城市。居人買為瓶洗供賞者,或五器七器為一臺,梗中置熟鐵絲,偃仰能如人意?;蛴趶V庭大廈堆壘千百盆為玩者,縐紙為山,號菊花山。而茶肆尤盛?!绷砣纭督鹌棵贰?、《浮生六記》等書中也有賞菊之記載。
至今,重陽節(jié)期間,各大公園也仍組織大型菊展,并將菊縛扎成各類動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觀。登高重陽最重要的節(jié)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jié)又叫登高節(jié)”。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guī)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游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的龍山落帽”故事。據(jù)《晉書》中《孟嘉傳》載,九月重陽這天,晉朝大司馬桓溫及參軍大將孟嘉等人登上龍山(今湖北江陵縣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觀賞山景,連帽被風吹走也不知道。
桓溫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辯,一時傳為佳話。南朝時,梁人吳均在《續(xù)齊諧記》中記載一個神異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游學,費長房要他在重陽這天讓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飲菊花酒,才可免禍?;妇罢辙k了,才逃脫災禍。這個故事,生動地反映出重陽時人們的避邪除災心理。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并飲酒吃肉。
難忘的重陽節(jié)作文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