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最經(jīng)典的十首短詩及感悟
顧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dāng)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jīng)典名句。
顧城17歲開始寫作生涯,給各個報社雜志投稿。1987年開始游歷歐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隱居新西蘭激流島,過自給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蘭寓所因婚變,用斧頭砍傷妻子謝燁致死,殺妻后自縊于一棵大樹之下。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顧城詩歌
《假如……》
假如鐘聲響了
就請用羽毛
把我安葬
我將在冥夜中
編織一對
巨大的翅膀
在我眷戀的祖國上空
繼續(xù)飛翔
《我們?nèi)ふ乙槐K燈》
走了那么遠
我們?nèi)ふ乙槐K燈
.
你說
它在窗簾后面
被純白的墻壁圍繞
從黃昏遷來的野花
將變成另一種顏色
.
走了那么遠
我們?nèi)ふ乙槐K燈
.
你說
它在一個小站上
注視著周圍的荒草
讓列車靜靜馳過
帶走溫和的記憶
.
走了那么遠
我們?nèi)ふ乙槐K燈
.
你說
它就在大海旁邊
像金桔那么美麗
所有喜歡它的孩子
都將在早晨長大
.
走了那么遠
我們?nèi)ふ乙槐K燈
.
“走了那么遠我們?nèi)ふ乙槐K燈”。這個燈是“家”的代表。它是迷失在黑暗里的羔羊,第一聲聽見得主人的呼喚;是暴風(fēng)雨里失群的燕子,第一眼望見得它的團隊;是離家出走的孩子,回家后第一口聞到得母親的飯香。我們尋尋覓覓,為的就是找到屬于我們自己的溫暖。
“走了那么遠,我們?nèi)ふ乙槐K燈”,這燈,是“安靜”地祈求。顧城說,它在一個四周滿是荒草的小站上,從這點來看,顧城認為所有的人應(yīng)該有孤獨的那刻,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安靜,需要一個小小的站臺來放逐我們疲憊的心靈,四周不要同類,不要房子,就是小巧可愛的羚羊也不要,甚至不要鳥兒,就算有草,也是自然荒蕪的,因為鮮艷地怒放會影響自己所需要的寂寞。
《自信》
你說
再不把必然相信
再不察看指紋
攥起小小的拳頭
再不相信
.
瞇著眼睛
獨自在落葉的路上穿過
讓那些悠閑的風(fēng)
在身后吃驚
.
你驕傲地走著
一切已經(jīng)決定
走著
好像身后
跟著一個沮喪得不敢哭泣的
孩子
他叫命運
《我唱自己的歌》
我唱自己的歌
在布滿車前草的道路上
在灌木的集市上
在雪松和白樺樹的舞會上
在那山野的原始歡樂上
我唱自己的歌
.
我唱自己的歌
在熱電廠恐怖的煙云中
在變速箱復(fù)雜的組織中
在砂輪的親吻中
在那社會文明的運行中
我唱自己的歌
.
我唱自己的歌
即不陌生又不熟練
我是練習(xí)曲的孩子
愿意加入所有歌隊
為了不讓規(guī)范的人們知道
我唱自己的歌
.
我唱呵,唱自己的歌
直到世界恢復(fù)了史前的寂寞
細長的月亮
從海邊向我走來
輕輕地問:為什么?
你唱自己的歌
《我的心愛著世界》
我的心愛著世界
愛著,在一個冬天的夜晚
輕輕吻她,像一個純凈的
野火,吻著全部草地
草地是溫暖的,在盡頭
有一片冰湖,湖底睡著鱸魚
.
我的心愛著世界
她溶化了,像一朵霜花
溶進了我的血液,她
親切地流著,從海洋流向
高山,流著,使眼睛變得蔚藍
使早晨變得紅潤
.
我的心愛著世界
我愛著,用我的血液為她
畫像,可愛的側(cè)面像
玉米和群星的珠串不再閃耀
有些人疲倦了,轉(zhuǎn)過頭去
轉(zhuǎn)過頭去,去欣賞一張廣告
《我是一座小城》
我的心,
是一座城,
一座最小的城。
沒有雜亂的市場,
沒有眾多的居民,
冷冷清清,
冷冷清清。
只有一片落葉,
只有一簇花叢,
還偷偷掩藏著——
兒時的深情……
.
我的夢,
是一座城,
一座最小的城。
沒有森嚴(yán)的殿堂,
沒有神圣的墳陵,
安安靜靜,
安安靜靜。
只有一團薄霧,
只有一陣微風(fēng),
還悄悄依戀著——
童年的純真……
.
啊,我是一座小城,
一座最小的城,
只能住一個人,
只能住一個人,
我的夢中人,
我的心上人,
我的愛人啊——
為什么不來臨?
為什么不來臨?
.
在《小城》這首詩中,我們可以很容易讀出詩人那種若隱若現(xiàn)的心靈孤獨和憂傷,出于對理想的追尋熱愛,對現(xiàn)實的不滿,詩人的心像一座遠離都市喧囂的山城,既“不森嚴(yán)”,也“不神圣”,像一片綠葉那么質(zhì)樸,像一簇映山紅那么輕盈,象一團薄霧那么輕盈,詩人純真的心,寂寞的慌,孤獨的魂,于是無論白天夜晚,無論醒來還是在夢中,他都在熱切的等待“心上人”“夢中人”“愛人”的到來。讀他的詩是一種人生的探求,靈魂的解析。每一次讀顧城的詩,都有不同的感受。讀他的詩,我們一直感到我們面對著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時而睜著圓乎乎的大眼睛,巴眨巴眨的,時而托著下巴,稍作沉思狀,時而扳著指頭,把著指甲,喃喃自語……那些由童真引發(fā)的情思、意念、幻想、體驗總是帶著謙卑、天真、好奇的光彩。
《感覺》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樓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
在一片死灰中
走過兩個孩子
一個鮮紅
一個淡綠
郭沫若曾對他的學(xué)生說:“詩是什么?詩是一種感覺,只要老實地將你對事物的感覺寫出來,便成為詩了?!庇伤@么一說,詩仿佛成了極為容易的事。其實不然,詩是一種極艱辛的情感表達,因為感覺,即我們的謂的直覺或靈感很難把捉,它們總是像流星樣在我們的心空倏忽而來,倏忽而去。
讀顧城的朦朧詩,讀的就是感覺,它穿透歷史所有的朦朧,模糊,點激在我們的心靈,燃起我們對生活的厚重而無奈卻又熱情向前的感觸,這是詩人獨特的感覺的偉力,它們可以穿透時空的阻隔。
《詩情》
一片朦朧的夕光
襯著暗綠的樓影
.
你從霧雨中顯現(xiàn)
帶著浴后的紅暈
.
多少語言和往事
都在微笑中消溶
.
我們走進了夜海
去打撈遺失的繁星
《我的詩》
我的詩
不曾寫在羊皮紙上
不曾侵蝕
碑石和青銅
更不曾
在沉郁的金頁中
劃下一絲指痕
.
我的詩
只是風(fēng)
一陣清澈的風(fēng)
它從歸雁的翅羽下
升起
悄悄掠過患者
夢的帳頂
掠過高燒者的焰心
使之變幻
使之澄清
在西郊的綠野上
不斷沉降
像春雪一樣潔凈
消溶
《不是再見》
我們告別了兩年
告別的結(jié)果
總是再見
今夜,你真是要走了
真的走了,不是再見
.
還需要什么?
手涼涼的,沒有手絹
是信么?信?
在那個紙疊的世界里
有一座我們的花園
.
我們曾在花園里游玩
在干凈的臺階上畫著圖案
我們和圖案一起跳舞
跳著,忘記了天是黑的
巨大的火星還在緩緩旋轉(zhuǎn)
.
現(xiàn)在,還是讓火焰讀完吧
它明亮地微笑著
多么溫暖
我多想你再看我一下
然而,沒有,煙在飄散
.
你走吧,愛還沒有燒完
路還可以看見
走吧,越走越遠
當(dāng)一切在蟲鳴中消失
你就會看見黎明的柵欄
.
請打開那柵欄的門扇
靜靜地站著,站著
像花朵那樣安眠
你將在靜默中得到太陽
得到太陽,這就是我的祝愿
.
顧城和北島、舒婷一起登上詩壇,他以孩子氣的純真引起讀者的注視。這一首是寫愛情的破裂的,仍然帶著孩子氣的純真。
先是寫下決心分手,然而又分不開,終于決心要分開了,所以詩的題目叫做《不是再見》,真的要走了。一開始就進入了某種戀人之間常有的意志與情感的矛盾、反復(fù)的境界,理性意識和潛意識不能統(tǒng)一的境界。
寫得最精彩的是一起燒信。他把這叫做“讓火焰讀完吧?!边@本是很悲慘的,然而在顧城的筆下,悲慘的分手都顯得很美。如果用浪漫主義的方法來寫,用激化情感的方法,用上天入地的想象來寫,也未嘗不可,但那樣就太陳舊了。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