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移的分類在往年的教師資格證考試中一直是一個??嫉目键c,主要會以單選題的形式進行考查。需要備考的同學們充分理解每一種遷移的含義,并且學會去區(qū)分他們,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下這一重要的知識點。
一、根據遷移的性質和結果我們可以將其劃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
(1)正遷移指的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影響作用。在做題時,我們重點把握其中的關鍵詞“積極地、促進的”,當出現這樣的描述時可能考查的就是正遷移。例如,學完英語有助于學習法語,這里著重體現的是積極促進作用,即正遷移。
(2)負遷移指的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消極阻礙的影響。與正遷移相反,只要呈現消極阻礙作用,即可考慮選擇負遷移。例如,學完26個字母,再學習拼音就會有些困難,這期間產生的是消極阻礙作用,即負遷移。
二、根據遷移發(fā)生的方向劃分:順向遷移、逆向遷移
(1)順向遷移指的是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的影響。簡單來說,就是前對后的影響。例如,學完漢語拼音對學習生字的影響;學完阿拉伯數字對學習加減乘除的影響。
(2)逆向遷移指的是后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的影響。簡單解釋,就是后對前的影響。例如,學完高等數學有助于對初中數學的鞏固,這種后對前的影響就是逆向遷移。
三、根據遷移內容的抽象與概括水平不同劃分:水平遷移、垂直遷移
(1)水平遷移(橫向遷移)是指處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沒有上下位之分,沒有所謂的從屬關系。例如,猴子、大象、長頸鹿都屬于動物,在學完猴子后學習大象,這時產生的這種遷移就是水平遷移。
(2)垂直遷移(縱向遷移)是指處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遷移,即較低層次的經驗影響較高層次的經驗,或者也可理解為先學習抽象概括水平低的概念再學習抽象概括水平高的概念,如,先學習鸚鵡再學習鳥;先學習蘋果再學習水果。二是自上而下的遷移,較高層級的經驗影響較低層次的經驗,即先學習抽象概括水平高的概念再學習抽象概括水平低的概念,如,學完水果再來掌握桃子;學完動物再來學習長頸鹿。
四、根據遷移的內容不同劃分:一般遷移、特殊遷移
(1)一般遷移(非特殊遷移、普遍遷移)是指在一種學習中所習得的一般原理、原則和態(tài)度對另一種具體內容學習的影響,即原理、原則和態(tài)度的具體應用。例如,在學習了杠桿原理后將他用于理解蹺蹺板的制作原理,或者將學習語文的態(tài)度帶入到學習英語中,這種原理和態(tài)度的代入就是一種一般遷移。
(2)具體遷移(特殊遷移)是指學習者原有的經驗組成要素及其結構沒有變化,只是將習得的經驗要素重新組合并移用到另一種學習之中,即具體經驗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例如,學習過“日”和“月”,在原有經驗不發(fā)生改變的情況下,把“日”和“月”重新組合,移用到另一個學習,即學會了“明”;學習了加減乘除,原有經驗不發(fā)生改變,直接將其帶入到四則運算的學習中,這樣的遷移就是具體遷移。
以上就是關于遷移的分類的主要內容,希望同學們能夠結合事例仔細的思考和區(qū)分他們。
【單選題】學習遷移根據遷移的內在心理機制,把遷移分為同化性、順應性與重組性遷移,重組性遷移指在初始的體系中確定某些要素成分,調整要素之間的關系,建立適應新形勢的新關系。下列屬于重組性遷移的是( )。
A.小張先學會了拼音,但對后來學習英文字母造成了干擾
B.小王根據已經學會的單詞“eat”學會了新單詞“tea”
C.小李學習了“木”,后來又學習了“森”
D.小宋通過了一個例題掌握了圓形面積公式,他用這個公式又解開了其他關于圓形面積的試題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遷移的分類。重組性遷移指重新組合原有認知系統(tǒng)中某些構成要素或成分,調整各成分間的關系或建立新的聯系,從而應用于新情境。在重組過程中,基本經驗成分不變,但各成分間的結合關系發(fā)生了變化,即進行了調整或重新組合。選項B小王根據已學過的“eat”學會了新的英文單詞“tea”,屬于重組性遷移。因此,本題選擇B選項。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