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關(guān)鍵詞】
詩詞名句,寫景,晝夜,黎明,銀河
【名句】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出處】
唐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譯注】
明月隱蔽高樹之后,銀河消失曙色里面。
①綺筵:華麗的酒席。
②離堂:餞別的處所。琴瑟:指朋友宴會之樂。語出《詩經(jīng)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琴鼓瑟?!?/p>
④“明月”二句:說明這場春宴從頭一天晚上一直持續(xù)到第二天清晨。長河:指銀河。
【說明】
《春夜別友人二首》是唐代詩人陳子昂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約作于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春。這時年方二十六歲的陳子昂告別家鄉(xiāng),奔赴東都洛陽,準備向朝廷上書,求取功名。臨行前,友人在一個溫馨的夜晚設(shè)宴歡送他。面對金樽美酒,詩人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離情,抒發(fā)自己的遠大懷抱,旋即寫成這組離別之作。
【賞析】
這是一首離別之歌,表現(xiàn)出了綿長的離別情誼。詩從眼前的宴會情景開始寫起:“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便y燭緩緩地吐著縷縷青煙,金杯正對著華麗豪奢的桌宴?!半x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離堂”指餞別的處所,“琴瑟”指朋友宴會之樂,是說如今堂上我們各自思念朋友情分,而明日之后,只怕又要山水相隔了。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宴會一直持續(xù)到了黎明,戶外已經(jīng)“斜漢垂垂欲曙”了。明月漸漸地隱沒到了高樹之后,長長的銀河也要被淹沒在黎明之中,景中含情,明月盡管不舍,長河盡管留戀,然而最終抵不過黎明的力量,終歸要各自消散。一個“隱”字,一個“沒”字,表明時光催人離別,雖然我們徹夜歡飲,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各奔東西的時刻終于到來了?!懊髟码[高樹”這句,表面上是像寫秋月,然而一個“隱”字,說明明月隱沒在了樹影之后,可見是春月?!坝朴坡尻柕?,此會在何年”,尾聯(lián)直抒胸臆,感情真摯,語言質(zhì)樸,沉郁厚重,帶有著無限的哀愁。
《唐詩成法》:“五六是秋夜,非春夜,斷不可學(xué)。若易‘明月’、‘長河’作‘柳月’、‘華星’,庶可耳。六句句法皆同,此亦初唐陳、隋馀習(xí),盛唐不然。”
更多名師名句請關(guān)注“詩詞網(wǎng)”的“名師名句”欄目。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