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原文】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慈∶碱^鬢上。(秋涼 一作:新涼)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評析】
上片
以詞為書信,是宋詞傳播的一道風景線。此詞即是蘇軾兄弟的唱和之作,觀其詞察其人,無論文勢文辭,我們都可發(fā)現(xiàn)一個視成規(guī)為草芥的縛不住的蘇東坡。
這首詞反映了作者謫居后的苦悶心情,詞調(diào)較為低沉、哀惋,充滿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嘆。具體寫作年代,大概是元豐三年(1080)。
詞的上片寫感傷,寓情于景,詠人生之短促,嘆壯志之難酬。下片寫悲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險惡,悲人生之寥落。蘇軾的幾首中秋詞中,本篇自有其特色 上片的起句“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感嘆人生的虛幻與短促,發(fā)端便以悲劇氣氛籠罩全詞。以夢喻世事,不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還概括了對整個人生的紛紛擾擾究竟有何目的和意義這一問題的懷疑、厭倦和企求解脫與舍棄?!叭松鷰锥刃聸觥保袑τ谑潘耆A的無限惋惜和悲嘆。“新涼”二字照應(yīng)中秋,句中數(shù)量詞兼疑問詞“幾度”的運用,低回唱嘆,更顯示出人生的倏忽之感。三、四句“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緊承起句,進一步唱出了因時令風物而引起的人生惆悵。作者擷取秋風蕭瑟、落葉紛飛這兩個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嘆時光易逝、容顏將老、壯志難酬,以哀惋的筆調(diào)道出無法擺脫人生煩憂的悵惘之情。
下片
下片寫?yīng)氉砸蝗擞诋愢l(xiāng)把盞賞月的孤寂處境和傷時感事的思緒?!熬瀑v常愁客少”,委婉地點出作者遭貶斥后勢利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隱喻奸人當?shù)?,排斥善類,忠而被謗,因讒遭貶。以上兩句,流露出詞人對世態(tài)炎涼的感憤,包含的情感非常豐富:有念懷親人的無限情思,有對國事的憂慮和對群小當?shù)赖膽崙浚锌释⒗斫?、重用的深意,也有難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涼。這一結(jié)拍,是一個天涯淪落人帶著血淚的人生吶喊與宣泄。它巨大的悲劇力量,確乎令人蕩氣回腸。
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是這首中秋詞的藝術(shù)特色。全詞通過對新涼風葉、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寫,將吟詠節(jié)序與感慨身世、抒發(fā)悲情緊密結(jié)合起來,由秋思及人生,觸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無窮。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