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qiǎo qǔ háo duó
【典故】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 宋·蘇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
【解釋】巧?。很涷_;豪奪:強搶。舊時形容達官富豪謀取他人財物的手段?,F(xiàn)指用各種方法謀取財物。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奪取別人的東西
【近義詞】橫征暴斂、敲詐勒索
【相反詞】路不拾遺
【押韻詞】子女玉帛、舟中敵國、隱然敵國、束發(fā)封帛、撞鐘吹螺、十死九活、空心蘿卜、氣勢磅礴、南山有鳥,北山張羅、不知死活、......
【成語故事】北宋末年,書畫家米芾喜歡收藏書畫真跡,他用盡一切手段去得到別人的書畫,先是借閱研究,然后賴著不還,最后是臨摹一幅還給主人。宰相蔡京是書畫家,同樣愛好收藏,很多人去進貢。米芾想盡一切辦法從蔡京兒子蔡攸出得到王羲之的字
【成語示列】“巧取豪奪”這成語,不正好用韓非的名言“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來說明嗎? 聞一多《關于儒、道、土匪》
【其它使用】
◎ 這樣就助長了投機之風盛行,使許多工商業(yè)經(jīng)營者,以竟相投機倒把為出路;以對于價格的推波助瀾為得計;以巧取豪奪為經(jīng)營的手段。
◎ 國民黨反動派開歷史的倒車,他們通過"巧取豪奪"的手段上了臺,自稱是孫中山的"信徒",一面高叫"尊孔",一面屠殺革命者,他們推行的是與歷代反動統(tǒng)治集團一脈相承的復辟、倒退的路線。
◎ 同時,魯迅以古例今,用魏晉時代的階級斗爭歷史影射和抨擊了以"巧取豪奪"的手法篡權殺人的蔣介石反動派。
◎ 人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那些爾虞我詐巧取豪奪奸狡欺騙弱肉強食橫行霸道以及殺人越貨之類的丑惡行徑將蕩然無存。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