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gù qǔ zhōu láng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吳國都督周瑜不但有卓越的政治和軍事才能,為人足智多謀,而且他對音樂也很精通,有很高的鑒賞能力,就是多喝了幾杯酒也照樣能夠發(fā)現(xiàn)演奏者的錯誤。唐代詩人李端在《聽箏》中寫道:“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p>
【出處】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有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解釋】原指周瑜業(yè)于音樂。后泛指通音樂戲曲的人。
【用法】作賓語;指通音樂戲曲的人
【成語舉例】看花李益無同伴,顧曲周郎有后身。 宋·劉克莊《哭孫李蕃》詩
【成語造句】名言
◎ 有鑒于此,李漁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過錯不在演員,也不在導演,而在觀眾:"當今瓦缶雷鳴、金石絕響,非歌者投胎之誤、優(yōu)師指路之迷,皆顧曲周郎之過也。"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