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í wáng shě niú
【成語故事】戰(zhàn)國時期,齊宣王看到有人牽一頭牛從堂前走過,便問要把牛牽到哪里去。牽牛人回答說:“將要殺掉它用來祭鐘?!饼R宣王說:“我不忍心看到牛被殺時發(fā)抖的樣子,還是用一只羊來代替牛吧?!?/p>
【典故】王(齊宣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踉唬骸嶂?。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瘜υ唬骸粍t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孟子·梁惠王上》
【釋義】比喻帝王對臣民懷有惻隱之心。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結(jié)構(gòu)】主謂式
【押韻詞】自出機軸、大漸彌留、炳燭夜游、救寒莫如重裘、稻粱謀、緩帶輕裘、應(yīng)答如流、危急關(guān)頭、上兵伐謀、冰炭不投、......
【成語舉例】聯(lián)?膺靈命,撫遂群生,言念亭育,無忘鑒?。殷帝去網(wǎng),庶踵前修;齊王舍牛,實符本志。 唐·高祖《禁行刑屠殺詔》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