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宋
【作者】:高觀國——《少年游·草》
【內(nèi)容】
春風吹碧,春云映綠,曉夢入芳?.軟襯飛花,遠隨流水,一望隔香塵。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憶翠羅裙。
冷落閑門,凄迷古道,煙雨正愁人。
【鑒賞】:
在南宋詩詞圈子里,吟物之風十分盛行。但平庸草草之作,屢見不鮮,不足為怪。作者的這首吟草詞卻不沾不滯,以意貫串全詞。通過寫草色來抒發(fā)自己的離愁別恨。這首詞的上半闋繪出了一幅純凈明麗的陽春煙景:春風吹綠了芊芊的芳草,在飄動的白云映襯下顯得那樣蔥翠可愛。蒙茸的草地伴隨著流水伸向天際,花瓣輕輕地灑落在草上。這是多么迷人的芳景!
可是,讀者是否注意到“曉夢入芳?”這句的含意呢?“芳?”,芳草有如厚厚的?褥。關鍵是“曉夢”二字,原來這令人神往的如屏芳景,只是一場春夢中的幻境而已。大地山河,一經(jīng)點破,并化煙云。用筆之虛幻,莫測端倪?!跋銐m”一句,補足夢境。“香塵”者,女子的芳蹤也。劉長卿《陪辛大夫西亭觀妓詩》:“任他行雨去,歸路?香塵”,與此詞意境相似??墒敲廊说嫩欅E被無邊的芳草隔斷了。即使追尋到夢里也并不圓滿,也只是一個凄迷的短夢而已。
下片轉(zhuǎn)寫實境,寫醒后的情懷。用“萋萋”一句換頭,仍是從草字生發(fā)。“萋萋”,芳草美盛之貌。
“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即是此意。那么鮮美的芳草與江南的恨思有什么關系呢?這里似有事而無典,就是說寫自己經(jīng)歷過的事,以抒發(fā)他對遠隔香塵的伊人的思念。“翻憶”句重筆渲染。用“羅裙”形容芳草,始于白居易的“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杭州春望》);牛希濟的“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生查子》),則以芳草擬羅裙。此詞在“翠羅裙”上綴以“翻憶”二字,感情上又多了一個曲折。翻者,反也。本想眺望一下,略舒郁悒,沒想到反而勾起了對綠色羅裙——這最具有女性特征的服飾的思念來。這一縷癡情真是不好收拾。“冷落”三句,以排體出之。句句切草、切情,化工之筆。“冷落閑門”,見出庭院之孤寂,而“庭草無人隨意綠”之神理,即隱含其中。“凄迷古道”,流露出望遠之悲心。“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為其所本。
詠吟春草是一個古代文人津津樂道的永恒題目,名篇佳作,數(shù)不勝數(shù)。有評論家說,在高手如林的名人隊伍里,高觀國用他那巧妙的藝術構思和秀美婉約的風格另起爐灶,獨成一家。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