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音yǖ,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庇肿u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又?,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譽之曰(稱贊) B.于物無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處) D.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句首發(fā)語詞)
2.“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么?
3.假如你是楚國商人,你該怎樣來推銷你的“矛”和“盾”?
4.學習這則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啟示?
參考答案:
1.C 2.因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絕對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圓其說,處于尷尬局面,無法回答。 3.示例:賣矛的時候,可用一個質(zhì)量不如自己的矛的產(chǎn)品加以比較,賣盾的時候用同樣的方法加以比較,這樣既可以試出自己矛的好處,也能比較出自己盾的質(zhì)量。 4.說話、做事都要認真考慮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觸,產(chǎn)生矛盾。
更多文言文閱讀請關注詩詞網(wǎng),我們將持續(xù)為您更新最新內(nèi)容,敬請期待!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