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ú
部首:二
部首筆畫:2
總筆畫:3
筆順:橫橫豎
【詳細釋義】
yú
①<介>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時間、處所,可譯為“在”、“到”、“從”等。《子魚論戰(zhàn)》:“宋公子及楚人戰(zhàn)于泓。”《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p>
②<介>介紹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由于”、“因為”?!哆M學解》:“業(yè)精于勤,荒于嬉?!?/p>
③<介>介紹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可譯為“對”、“向”等?!稁熣f》:“于其身也,則恥師焉?!薄恫渡哒哒f》:“余將告于蒞事者?!?/p>
④<介>介紹動作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伶官傳序》:“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p>
⑤<介>介紹比較的對象,可譯為“比”。《勸學》:“冰,水為之,而寒于水?!?/p>
⑥<詞綴>用在動詞前,無義?!对娊?jīng)·葛覃》:“黃鳥于飛?!?/p>
【注】“于”和“於”二字是同義詞。《詩經(jīng)》《尚書》《周易》多用“于”,其他書多作“於”;有些書(如《左傳》)“于”“於”并用,“于”常用于地名前,其余寫作“於”。但是,古書中用作人名和語氣詞的“於”不能寫作“于”,參看“於(wū)”。用作人名和詞綴的“于”不能寫作“於”。此外,其他場合兩者可互換,漢字簡化后都寫作“于”。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