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三不知,漢語成語,意思是怎么問都不知道,很糊涂或很無知。“三不知”指的是對事情的發(fā)生、過程與結尾都不知。成語出自《左傳·魯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相關典故為:公元前468年,晉國的荀瑤率兵攻打鄭國,齊國為防止晉國強大,就派陳成子帶兵援鄭。兩軍對壘之際,荀寅報告陳成子說晉軍打算出動一千輛戰(zhàn)車,要把齊軍全部消滅。陳子成說他擾亂軍心,回國要報告國君。荀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概自己“三不知而入”,不會有好結果。幾天后晉軍撤兵,陳成子也率軍回國。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