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公諱渙,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穎悟,所與交游,皆一時長老。天圣元年,始就鄉(xiāng)試。明年登科,為鳳翔寶雞主簿。
未幾,移鳳州司法。王蒙正為鳳州,以章獻太后姻家,怙勢驕橫。知公之賢,屈意禮之,以郡委公。公雖以職事之,而鄙其為人。蒙正嘗薦公于朝,復以書抵要官,論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書。未幾,蒙正敗,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憂去官。起為開封士曹。雍丘民有獄死者,縣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閱數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邊,府當市民馬以益騎士,尹以諉公,馬盡得而民不擾。通判閬州。雖為政極寬,而用法必當,吏民畏而安之。閬人鮮于侁,少而好學篤行,公禮之甚厚,以備鄉(xiāng)舉,侁以獲仕進。其始為吏,公復以循吏許之,侁仕至諫議大夫,號為名臣。
選知祥符。鄉(xiāng)書手張宗久為奸利,畏公,托疾滿百日去,而引其子為代。公曰:“書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弊谒厥聶噘F,訴于府。府為符縣,公杖之。已而中貴人至府,傳上旨,以宗為書手,公據法不奉詔。復一中貴人至曰:“必于法外與之?!惫^尹李絢曰:“一匹夫能亂法如此,府亦不可為矣,公何不以縣不可故爭之?”絢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稱善,命內侍省推之。蓋宗以賂請于溫成之族,不復窮治,杖矯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肅公拯見公,嘆曰:“君以一縣令能此,賢于言事官遠矣!”擢提點利州路刑獄。公至逾年,劾城固縣令一人妄殺人者,一道震恐,遂以無事。
公沒二十七年,不危狀公遺事,以授轍曰:“先君既沒,惟小子僅存,不時記錄,久益散滅,則不孝大矣?!鞭H幼侍伯父,聞其言曰:“予少而讀書,少長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規(guī)矩。入居室,無惰容。故當是時,不聞有過行。爾曹才不逮人,姑亦師吾之寡過焉可也?!鞭H懼子弟之日怠也,故記其所聞以警焉。
(選自《蘇轍集》,有刪節(jié))
譯文:
伯父名蘇渙。最初取字公群,后來又取字文父。年少時很聰明有悟性。和他結交的朋友都是當時的上了歲數的有德行的人。天圣元年,才參加鄉(xiāng)試。第二年中舉,被任命為鳳翔府寶雞縣主簿。
不久,調任鳳州司法。王蒙正擔任鳳州知州,因為與章獻太后是親家,就仗勢欺人,驕傲蠻橫。王蒙正知道蘇公賢能,屈心下意,禮待伯父,把郡中事物托付給蘇公。伯父雖然因為職務關系侍奉他,但是鄙視他的為人。王蒙正曾經向朝廷舉薦他,又給當權要官寫信,說蘇公可以被任用。蘇公告訴郡中駐京辦事機構的官吏,壓下王蒙正的奏章并把王蒙正寫給權要的私人信件藏起來。不久,王蒙正失勢落馬,當時的士人因此稱贊蘇公。
伯父因為給太夫人服喪而離任。后來被起用為開封士曹。雍丘有個百姓死在了監(jiān)獄里,縣里的官吏害怕擔罪,說是那人得病死的。州府派人審理這個案子,經過好幾個人審理也沒能查出真相。等到蘇公一去,就給他伸了冤。西夏人進犯邊境。府中贖買市民的馬匹來擴充騎兵隊伍。府尹把此事交給蘇公,需要的馬匹全部征得并且沒有擾亂百姓。伯父雖然處理政務非常寬松,但是用法十分恰當,吏民敬畏他并且安于他的治理。閬中人鮮于侁,年少時喜歡學習,品行醇厚。蘇公非常禮待他,把他作為地方舉薦的人選,他因此而得以進入仕途。他剛做官的時候,蘇公又期望他做一個清正廉潔的官吏。后來鮮于侁做到諫議大夫,號稱名臣。
后來伯父被選任為祥符知縣,鄉(xiāng)里從事抄寫工作的吏員張宗長久以來作奸犯科以權謀私。害怕蘇公,借口有病,過了一百天就辭職了,又引薦他的兒子代替自己。蘇公說:“按照法律,抄寫人員應該任用三等人,你是第二等,不行?!睆堊谙騺硎谭顧噘F,就向州府申訴,州府發(fā)函給祥符縣,蘇公把張宗打了一頓棍子。不久有地位的宦官來到州府,傳達皇帝的旨意,讓張宗擔任書手,蘇公根據法律不接受詔命。又有一個宦官來到說:“即使不合法,也一定要給予他這個職位。”蘇公對府尹李珣說:“一個平民百姓就能如此擾亂法律。府中也不能辦成什么事了,你為什么不用縣里不同意的原因來爭辯呢?!崩瞰懧犃颂K公的話很慚愧,第二天入朝上奏此事,皇上說很好,派內侍查究此事。因為張宗賄賂了溫成等人求情,就不再深究這件事。打了假傳詔命的宦官一頓棍子,將之貶斥。整個府中都很震動。孝肅公包拯見到蘇公,贊嘆道:“你憑借著一個縣令的身份能夠這樣,比那些言事官強太多了!”升任利州路提點刑獄。蘇公到任一年多,彈劾了一個擅自殺人的城固縣令,整個利州路的人都震動害怕,因此一縣都太平無事。
蘇公死后27年,不危(人名)敘述記錄了蘇公過去的事情,并交給我蘇轍說:“先君已經去世了,只有我們小輩人了,不及時加以記錄,時間長了會更加散佚湮滅,那我們就太不孝了。”
我小時候在伯父跟前,聽他說:“我小時候讀書,稍大些后寫文章,每天有一定的限量,不完成不罷休。到外面去的路上,言行都符合規(guī)矩,回到臥室,也沒有怠惰的神情。所以在那個時候,別人沒聽說我有什么錯誤的品行。你們的才能趕不上別人,姑且也學習我少犯錯誤的作法就可以了。我擔心子侄輩每天懈怠,所以記錄了我從伯父那聽到的這些,來警示他們。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