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趙人患鼠,乞貓于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捕鼠及雞。月余,鼠盡而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壞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于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選自 劉基《郁離子捕鼠》
譯文:
趙國有個人他家老鼠成災(zāi),到中山國求貓,中山國的人給了他(貓)。貓擅于捕捉老鼠和雞。一個多月,老鼠沒了,雞也全沒了。他的兒子覺得貓是禍患,告訴他的父親說:“為什么不把貓趕走?”他的父親說:“(你)理解不了。我所擔心的是老鼠,不是沒有雞。有了老鼠,(它)就偷竊我的糧食,毀壞我的衣服,洞穿我的墻壁,破壞我的器具,我將會挨餓受凍。沒有雞吃又會怎么樣啊!沒有雞的話,不吃雞就可以了,離挨餓受凍還遠著呢。如此怎么能驅(qū)除貓?。 ?br>編輯本段啟示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凡事有利也有弊。做事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決主要問題,不能患得患失,因小失大。
注釋
①盍去諸:何不把它趕走呢?
②垣墉:墻壁
3予:向
4吾:我
5患:擔心
6則:就
7去:離
8是:這
9是非若所知也:你理解不了
10若之何:怎么能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